1、尿素產能供需緊張
2006年,全球尿素產能達到1.523億噸,比上一年增長了4%。其中將近80%的增量在東亞,并主要在中國,其凈增量為800萬噸左右。其次,西亞增加了200萬噸,非洲增加了60萬噸。根據預計,2007年全球尿素產能約在1.57億噸,2011年達到1.92億噸,增加約3530萬噸。從數據分析顯示,2007年及2008年全球尿素產能供需緊張,到2009年以后才能趨于緩和。
2、出口情況較好
2007年3季度,我國尿素出口235.3萬噸,比去年同比增長2.6倍,價值6.6億美元,增長3.1倍,出口平均價格為281.8美元/噸,上漲14.2%,出口價格先抑后揚。
3、企業分布廣泛
目前我國尿素生產企業分布十分廣泛,2000年除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外其他各省市都有生產企業,基本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
近幾年尿素市場好轉刺激了尿素企業新建擴建的積極性,2006年國內新增產能400萬噸,國內尿素供大于求的壓力已有明顯表現,且這種壓力可能持續。2007年在建項目生產能力490萬噸,2008-2010年規劃建設項目1110萬噸。
4、開發新產品提高肥效
目前我國尿素生產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國內生產不僅可滿足農業需求,同時可提供一定數量的出口。增加新品種和提高肥效利用率成為當前的熱點。
在生產方面,增加大顆粒尿素產量,逐步增加涂層尿素的比例,積極研制新型復混肥品種,以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生產企業要針對目前肥效利用率較低的情況,積極研制開發新產品,提高肥效利用率。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尿素表施時,其當季肥效利用率僅為28%。如采用深施或與有機肥混施,利用率則可提高到38%。大顆粒尿素,配合深施,可提高肥效10%。
行業面臨發展機遇
1、出口優勢顯現
中國的尿素價格相對較低,國際的競爭力較強。2007年12月,出口均價為287美元/噸,而同期國際的均價為408.7美元,二者相差121.7美元,同期尿素出口達到月度最高值151.8萬噸。12月末國內尿素離岸價為345美元/噸,國際為410美元/噸,1月份關稅調整后,國內尿素離岸價上漲了15美元/噸,達到了360美元/噸,而國際一攬子尿素價格為414.8美元/噸,最低的中東為370-415美元,而同期中國到印度的CFR價為417-419美元/噸,雖然近期國際尿素價格小幅回落,但國內尿素出口還有優勢。而東南亞是最大的尿素消費地區和進口地區,中國具有地緣優勢和較低的海運成本優勢。
2、2008年供求偏緊
春耕尿素供求將偏緊。由于農業的季節性,從2007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是尿素的淡季,也是國家化肥淡儲時期。2007年10-12月國內尿素的產量和出口量分別為470、460、437萬噸和45.8、92.6、151.8萬噸,即國內尿素的儲存量為1076萬噸,比06年同期低202萬噸。而2008年1-3月份由于受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煤電油運緊張及天然氣供給不足影響,預計產量較正常水平下降,根據以前數據我們樂觀估計前3個月的產量為1300萬噸,扣除出口數量,國內儲量最多也就1150萬噸,即2007年10月到2008年3月國內的尿素儲存量為2226萬噸,較06/07年度少250萬噸,而春耕尿素用量占到全年尿素用量的60%以左右,因而春耕尿素供給偏緊將成定局。由于國內的最高出廠限價,國內尿素價格上漲會受到限制,但由于國際市場尿素供給將保持緊張局面,隨著北半球春耕開始,國際尿素又將進入旺季,價格在調整后會再度走高,在現有關稅政策下,及在尿素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的情況下,當出口價格高于國內價格時,國內企業將會考慮出口,因而,國內的尿素供給將會持續偏緊。同時,由于鐵路運輸緊張,國內部分地區將會出現尿素供應短缺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