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在即,飆升的農資價格讓農民一直揪著心。冰雪災區更是面臨恢復生產和災后重建的繁重任務。今年是農資綜合直補資金規模最大的一年,也是發放最早、最快的一年。今年的農資直補政策“新”在哪里?好政策如何落到實處?國家的一系列宏觀調控能否按住農資飆升的“籠頭”、確保農資市場的穩定?就上述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負責人。
問:今年國家怎樣繼續加大對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力度?
答:今年中央財政在去年276億元補貼規模的基礎上,新增206億元農資綜合直補資金,進一步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比上年增長75%,加上從糧食風險基金中預計列支的151億元糧食直補資金,2008年對種糧農民的兩項直接補貼資金規模達到633億元,全國平均每畝補貼達到41元。
財政部已于2月20日將今年633億元直補資金一次全部提前撥付到省,并督促各省盡快將資金撥付到位,力爭春耕前將補貼資金一次性全部直接兌付到農戶。
問:最近化肥價格,特別是磷酸二銨價格上漲壓力較大,對三北(東北、華北、西北的13個省份)地區糧食生產影響較大;另外,南方雨雪冰凍災區面臨恢復生產和災后重建繁重任務。今年的農資綜合直補政策是否考慮了這些因素?
答:三北地區磷酸二銨施用量占全國的78%,是我國磷酸二銨施用的主要地區。南方災區面臨恢復生產和災后重建任務。今年農資綜合直補政策充分考慮這些特殊因素,資金分配突出重點,適當傾斜。
一是體現鼓勵多產糧、多調糧、產好糧的政策導向。糧食播種面積越大、產糧越多、商品量越高,補貼越多。二是充分考慮磷酸二銨漲價增支因素,資金分配向三北地區重點傾斜。三是支持南方災區農民恢復生產和災后重建,適當向南方災區傾斜。四是補貼資金繼續堅持向糧食主產區傾斜,同時適當兼顧非主產區。在補貼資金向糧食主產區傾斜的前提下,考慮歷史補貼因素,對畝均補貼標準和補貼強度系數(每百斤糧食的補貼額)過低地區,進行適當修正,適當縮小各地區之間補貼差距,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問:今年農資綜合直補資金的發放方式有何改進?
答:今年在農資綜合直補資金發放方式上做了較大改進。一是改變往年糧食風險基金按季均衡撥付的辦法,將糧食風險基金中央補助款一次性全部提前撥付到省。二是農資綜合直補資金一次性全部提前撥付到省,并督促各省盡快將資金撥付到位。三是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便農民領取,將兩項補貼資金合并發放,通過中國農民補貼網,采取“一卡通”或“一折通”的形式,力爭春耕前將兩項補貼資金一次性全部直接兌付到農戶。可以說,今年是農資綜合直補資金規模最大的一年,也是資金發放最早、最快的一年。
問:如何對補貼資金進行有效監管,更好地發揮補貼資金的使用效益?
答:財政部專門建立健全了補貼資金的專戶管理、財務公開、村級公示、補貼旬報、檔案管理等規章制度,不斷加強補貼資金監管,堅決杜絕截留、擠占、挪用補貼資金現象的發生。同時積極推動中國農民補貼網建設,今年將逐步實現補貼資金的聯網管理,加強動態監督,確保補貼資金盡快兌付,不斷提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益。
問:為抑制近期我國部分化肥產品出口增長過快局面,確保國內農資市場的供應和價格穩定,國家出臺了哪些調控措施?
答:為控制化肥出口,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2008年2月15日至9月30日期間,磷酸氫二銨、磷酸二氫銨及磷酸二氫銨與磷酸氫二銨的混合物三類化肥產品的出口暫定稅率將提高至35%。此外,將對部分含磷復合肥開征出口暫定關稅,2008年2月15日至9月30日實行35%的稅率。
為強化化肥價格監測,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1月22日表示,近期化肥價格政策保持不變:中央管理的尿素出廠價格不做調整;地方管理的尿素、磷肥、復合肥等化肥出廠價格,因成本上升確需調整的,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在嚴格審核成本的基礎上確定合理價格。
為加強農資市場質量監管,農業部已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級農業部門深入到農資批發市場、經營網點開展拉網式檢查,堅決取締無證、無照非法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堅決沒收不合格的農資產品,堅決打擊制假黑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