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控制化肥出口,優先保證國內市場供應,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化肥出口的調整政策:自2005年6月起對尿素出口按季度征收30%和15%的關稅;自2007年6月起對磷酸二銨分季度征收20%或10%的出口關稅;自2007年7月1日起取消所有化肥品種的出口退稅。盡管對化肥出口的政策趨于收緊,但是近期化肥出口仍然呈現迅猛的增長勢頭。據海關統計,2007年我國共出口化肥783萬噸,比上年增長2.3倍。今年1月份,化肥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共出口化肥150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倍。其出口主要特點有:
                                
    一、一般貿易出口為主導,加工貿易出口大幅下降。1月份,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化肥146萬噸,增長2.4倍,占同期我國化肥出口總量的97.3%;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化肥2.2萬噸,下降61.4%。
                                
    二、主要出口至印度、東盟、美國和墨西哥。1月份,我國對上述國家(地區)分別出口化肥65.2萬噸、22.7萬噸、20.9萬噸和13.3萬噸,分別增長11.1倍、1.3倍、99%和4倍,對以上4個市場合計占我國化肥出口總量的81.4%。
                                  
    三、尿素出口占據8成以上。1月份,我國尿素出口122.5萬噸,增長2.3倍,占同期我國化肥出口總量的81.7%。此外,磷酸氫二銨和磷酸二氫銨及其混合物分別出口21.5萬噸和22.5萬噸,分別增長2.1倍和5.1倍。
                                
    四、以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出口為主。1月份我國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分別出口化肥61.8萬噸和52.7萬噸,分別增長1.2倍和3.6倍,兩者合計占同期我國化肥出口總量的76.3%。
                                    
    今年1月份我國化肥出口繼續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有:
                                
    一、國際化肥市場供不應求。受糧價大幅上漲以及新能源需求等刺激,全球農作物種植面積進一步提高,化肥用量持續增長;此外埃及和印尼等國對化肥出口采取限制措施,進一步加劇國際市場化肥供求偏緊的局面。
                                
    二、國內化肥產能相對過剩。近年來,國內新建化肥裝置產能逐步釋放,產量持續增長。目前尿素總產能超過5200萬噸,遠大于國內需求總量,其中磷肥企業約550家,2007年產量達1330萬噸,遠超國內需求。
                                   
   三、國內化肥生產企業成本優勢明顯。2006年開始,國家對化肥生產和銷售實施優惠電價、暫免征收尿素產品增值稅、對化肥鐵路運輸免收鐵路建設基金等各種優惠政策,有效降低了化肥生產及流通成本,國產化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得以提升。
                                
    四、國內外價差放大刺激化肥大量出口。2007年底以來,國際化肥價格大幅上漲,尿素價格已由2007年底的380美元/噸上漲至目前的440美元/噸,國際磷肥價格由2007年底的500美元/噸上漲至目前的600美元/噸,而國內尿素和磷酸二銨化肥目前價格分別為1900元/噸和3350元/噸左右,國內外價差放大,盡管征收季節性關稅,出口仍然有利可圖。
                                
    由于今年年初雪災影響,國內南方受災地區眾多磷肥生產企業由于電力不足而大面積減產、限產,同時春耕化肥使用旺季即將來臨,國內用肥將趨于緊張。為此建議:一是適時加大出口關稅的調節力度,嚴格控制國內急需的化肥品種出口;二是建立合理的化肥營銷網絡和長效化肥價格監測調控機制,做好化肥市場的監測預警工作;三是做好化肥淡季儲備,保障化肥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四是可以適當提高財政補貼標準,增加對農民的農資綜合直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