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宏福實業開發有限總公司董事長 何浩明
報告首先指出在我國影響磷肥發展的主要因素:國家政策和能源。國家政策限制了磷肥產業的發展,國家標準技術規范落后于產業發展,導致新產品無法生存。引用美國研究結果,說明中國磷礦資源居世界第一,可沿用 100年,建議國家對磷肥資源重新定位。
其次闡述磷肥發展方向。磷肥將向著高效、復合化的方向發展,成為原料肥。目前國內產量已滿足國產需求,建議國家允許磷肥產品和磷肥生產設備、技術的輸出。
我們國家的高濃度磷復肥工業通過十幾年高速的發展,已到達一個高點,但是也是一個轉折點。所謂的高點就是磷肥自給率從最初的 50%達到 2005年的 95%。到 2006年,已是標志性一年, 2006年,中國的磷復肥(特別是高濃度磷復肥)無論是在磷肥結構上、還是數量上已經完全滿足了國內的需求, 2007年 6月份之后,中國已經從磷肥凈進口國成為凈出口國,這是標志性的轉折。預計 2007年我國 DAP出口總量將達到 200萬噸, MAP將超過 143萬噸,成為世界上主要的 DAP、 MAP出口國家。
2007 年,國內國際化肥市場發生激烈的變化, 2月份以后,國際市場上以 DAP為代表的高濃度磷復肥價格急劇大幅上漲,這是高濃度磷復肥問世以來的近 50年間變化最突然的一次。在這次變動中,二銨漲幅超過 87%,從 260美金飆升到 10月份的 420美金。這一變化讓全球磷復肥行業十分關注,關注焦點:一是漲價背景;二是可持續的時間。這對剛剛長大的中國磷肥工業來說,更值得關注。
對于此輪國際磷肥的大幅漲價,可以歸結為三大原因:一是成本上升;二是供求失衡;三是外部環境的變化。目前中國 64%的 DAP生產成本已經超過 2900元。 6月份以后,國家出臺政策,對 DAP出口征收 20%的關稅,這樣一來, DAP成為化肥中稅收負擔最沉重的品種,尿素在旺季交納 30%的出口關稅,而 DAP是 13%+ 20%,因為尿素的增值稅全部返還,而 DAP沒有返還。
這十年間,中國的磷復肥產業取得巨大的進步,目前全球產量第一,達到了 1200萬噸以上;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 10年前的 1100家左右的磷肥企業,發展到現在達到 5萬噸以上 MAP產量的廠家 18家, DAP 28家。生產進一步集中,企業規模也進一步擴大。
我認為影響中國磷復肥發展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國家對這個產業的判斷問題和對磷資源的定位問題, 20年以來,國家一直認為中國的磷資源將出現嚴重匱乏,國土資源部在給國務院的報告里面:磷資源作為 2010年以后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的 20種資源之一。但是這個資料引用的還是 90年代的資料,現在時過 20年,情況已有了變化。據最近美國國家技術局公布了全球磷資源的分布情況,中國的磷資源已躍升到世界第一,同時由于選礦技術的突破和發展,大量的中低含量礦石的利用,中國將不是一個磷資源十分緊缺的國家,而是非常豐富的國家,我國現有資源可供磷肥工業持續發展數百年。如果根據這種判斷,我們做出的政策上的決定會有很大不同。因此對磷資源的定位問題,我們希望國家的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共同決策,來推動和規劃磷復肥的發展,這是磷復肥發展關鍵的關鍵。
對于目前國際市場磷肥高價,我認為不會是長久的。而這次的高價對于中國磷復肥行業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應該牢牢把握這個機遇,在優先滿足國內的需求的同時,在國際市場積累企業發展需要的資金,錯過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但是如果我們國家政策限制中國磷復肥走出去,以資源輸出為理由進行控制,將會喪失中國磷復肥企業發展的最佳時期。當然,企業在這個問題上是處于無奈何的境地,所以我們希望政府決策部門要綜合權衡這一問題,以免做出的政策損害或延誤了行業的發展。
結束了進口實物肥料的歷史,也將結束選礦的技術、制酸的技術以及進口的裝置。因此,中國的磷復肥行業現在不但有產品輸出,還有自有的技術知識產權和技術裝備的成套出口,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我們宏福公司和沙特阿拉伯曼哈頓公司經過一年的談判,渴望在他們 3期采礦項目中中標。這標志著中國采礦技術、選礦技術及裝備具備了成套的技術輸出能力。
在我們的產量能夠滿足我們國內的需求并且有著強大的輸出能力的時候,我們磷肥行業也該思考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產業應該怎么向前發展的問題。這其中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典型企業的經驗,當然也要考慮到科學發展觀下的循環經濟利用。這是我們原料行業要堅持的。因此,企業要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產業鏈的延長。但是現在出現了一個矛盾問題:比如說我們講精細化的概念,精細化是不受資源和地域限制的,它表現的出來的產品特征就是量少品種多,而且精細化是需要資金、人才、技術密集的行業,就中國目前的發展狀況來說,,要達到這個水平還需要相當的積累和時間,因此目前國家政府如果對磷肥出口加以限制的話,就會阻礙資金、人才、技術的積累,從而延誤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產品的更新換代。
從 WTO的規則來看,如果我們所有的國家都要求自己的資源性的產品不輸出的話,就沒有平等的國際貿易可言。因此在對資源進行充分論證的情況下,應該將中國的磷復肥工業融入全球經濟,這才是上策。
資源利用的空間是非常大的,我們目前正建在一個污水分化區,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磷肥生產的廢爐渣來制造污水處理劑,我們剛建成的規模是 2萬噸的,將在今年年底投產。這又為磷肥企業提供了一個資源綜合利用的極好的途徑。這僅僅是一個例子而已。因此我覺得我們磷復肥行業下一步面對的選擇實際是沒有選擇,企業只有搞好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和擴大生產規模才能保證我國磷復肥工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從磷復肥概念來看,磷肥和復肥是兩個概念,高效復合化是化肥行業必須要走的路。隨著中國農業的發展和農業商品經濟的發達,那么 DAP/MAP和尿素、氯化鉀、硫酸鉀一樣,將變為原料。我們看到,農業發達的國家使用單一化肥產品的時代早就結束了。實際中國肥料業的發展就是一個逐步復合化的過程。因此,未來的磷銨將成為原料。
另外我想強調一個問題,就是目前我們國家的標準建立還很不健全。可以說現在我國的化肥標準、技術規范遠遠落后于生產實踐,因此需要政府大力推廣和建立標準及技術規范,應該讓其超前于產業的發展,才有益于指導產業發展,以與世界市場接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