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2月,鄧輝復員回許昌,被安排在市供銷社業務科工作。他豪放、直率、坦誠的軍人性格,高效的工作效率,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很快被提升為業務科科長,良好的工作環境,大好的前程讓很多人羨慕。然而,在改革大潮的沖刷下,是投身下海干一番事業,還是留在單位過安穩平靜的生活成了他苦苦思索的問題。面對人生拐點,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創辦了一家化肥經銷公司。他以誠信的業務策略,優質的售后服務,很快成了化肥經銷商中的佼佼者。
幾年的商海拼搏,他淘到了下海后的第一桶金,但是,他沒有沾沾自喜,一個更大的創業方案在他頭腦中浮現。他計劃創辦一個復合肥生產企業。同事們知道后,極力相勸,認為辦化肥廠投資大,風險高。父母知道后,更是一百個不同意。可是,他創辦化肥廠的決心已定。
2005年10月,鄧輝租了市農場一個廢棄院落,籌備投資600多萬元的許昌市寶福萊肥業有限公司。可是,化肥生產企業要經過農業部批準方可生產,他往北京一住就是40多天,終于拿到了生產許可證批文,可以試生產了。首批復合肥質量雖然合格,但含量指標在國家標準規定的下限范圍。他斷然決定,這批化肥不能出廠,一定要生產出超過國家標準的優質上乘的復合肥。為了克服技術難關,他到南京金太陽、魯西化工等大型企業取經,不惜重金從大企業聘請了一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通過配方調整,設備局部改造,以“寶福萊”商標注冊的優質復合肥終于投放市場了,當年實現銷售產值6000多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公(gong)司的運作(zuo)成功,更加激(ji)發(fa)了(le)他干大(da)事、創大(da)業(ye)的信心。滾筒造粒生(sheng)產(chan)(chan)復合肥(fei)(fei)工(gong)藝(yi)比較落后(hou)(hou),2006年,他大(da)膽提出采用(yong)氨酸(suan)法(fa)工(gong)藝(yi)生(sheng)產(chan)(chan)復合肥(fei)(fei)。這種生(sheng)產(chan)(chan)工(gong)藝(yi)在全國僅有幾家(jia)大(da)企業(ye)采用(yong),投(tou)資大(da),技(ji)術含量高。2007年2月(yue),占地500畝,投(tou)資1600萬元,年產(chan)(chan)10萬噸氨酸(suan)法(fa)復合肥(fei)(fei)擴建項目破土動工(gong)了(le),預計(ji)今年6月(yue)底可(ke)(ke)建成投(tou)產(chan)(chan)。該項目建成投(tou)產(chan)(chan)后(hou)(hou),兩條生(sheng)產(chan)(chan)線可(ke)(ke)年產(chan)(chan)優質復合肥(fei)(fei)15萬噸,年銷售產(chan)(chan)值4億元,年利稅(shui)2800萬元,可(ke)(ke)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1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