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拉動草甘膦擴產
當下,草甘膦這種廣譜滅生性除草劑,是全球產量最大的農藥原藥,占整個除草劑市場的30%~35%。良好的市場態勢,促進我國草甘膦產業2008年進一步擴能。市場專家預計,今年的產能將比去年翻一番,達到近80萬噸。國內最大的草甘膦生產企業是浙江新安化工公司,該公司2007年對草甘膦裝置擴產3萬~5萬噸,其動力就是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需求拉動。
安徽華星公司一位資深市場人士認為,全球草甘膦在未來3年將保持暢銷的態勢。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2008年南美和亞洲的多個國家農業進一步復蘇和發展,對草甘膦的需求迅速增加;二是世界上草甘膦產量最大的美國孟山都公司在環保壓力下,在今年初放棄了對草甘膦的進一步擴產投入,其供應量今年不會繼續增長;三是我國的農產品需求旺盛和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成為導致草甘膦需求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合肥幾家農化企業的有關人士表示,除了供不應求的因素之外,生產原料價格上漲也是促使草甘膦漲價的重要因素。與2007年同期相比,草甘膦多種主要原材料的價格平均上漲了40%以上,特別是以二乙醇胺法生產草甘膦的主要原材料二乙醇胺不僅價格高達每噸2萬元左右,還是非常緊俏的一種化工產品,國內一些草甘膦生產企業不得不到國際市場購買二乙醇胺。
此外,運輸費用以及環保投入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草甘膦價格上揚。石油價格上漲直接推動了海運成本的增加。2007年,江蘇無錫“太湖藍藻事件”發生后,國家加大了對農藥企業的環保監管,國內農藥生產企業不得不加大對環保設施的投入,從而提高了草甘膦等農藥產品的生產成本,進而推動草甘膦價格節節攀升。
中間商推動價格攀升
面對國內外草甘膦市場的高回報,我國中間商以敏銳的嗅覺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業內人士介紹,草甘膦近期幾次大幅度提高價格,刺激了國內農藥銷售商的拿貨積極性。中間商的踴躍介入,不僅拉動了國內草甘膦生產商的積極性,還直接刺激草甘膦市場價格向10萬元的高端沖刺。安徽一家草甘膦一級銷售商表示,他們的草甘膦目前以9.2萬元的價格出貨,并沒有受到用戶的阻撓。由此他們估計,草甘膦不久將有望沖向10萬元的關口。
據了解,我國草甘膦生產企業基本上沒有話語權,市場銷售的主導地位掌握在各地的農藥經銷商手中。加上草甘膦粉劑便于儲備和運輸,高利潤吸引了農藥經銷商加大草甘膦的儲備。浙江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今年3月上旬,草甘膦外貿銷售價格達到9.6萬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經銷商的推波助瀾。據了解,安徽華星化工公司最近組建自己的農藥銷售團隊,就是為了在銷售環節分到草甘膦高利潤的一杯羹。
政府將加大監管力度
2008年,國家對于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視程度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方面對于草甘膦等農藥的環評、安評,以及農藥生產的登記、許可、定點生產資格等管制將越來越嚴格。政策審批手續所需要的時間一般較長,大約要1~2年。對于國內新生代的草甘膦生產商而言,不僅面臨資本、行政方面的壁壘,環保要求提高以及原料出口渠道的獲取等,也將是比較大的障礙。
目前,國內正興起草甘膦擴產熱潮,行業前景被市場廣泛看好,產業未來的成長性也有待進一步挖掘。政府的責任是規范草甘膦等農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渠道,并對環保、安全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查,使之健康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草甘膦產業的長期發展將得到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