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的趙先生是一位在當地經營農資生意近10年的農資經銷商,以前是做農資產品零售生意,由于生意越做越大,去年也開始做起了批發。據他介紹該地區的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和玉米,施肥主要以尿素、二銨以及復合肥為主。在購買化肥的時候當地農民大部分還是比較認大品牌的,只有一小部分的農民會只選用便宜的化肥。
趙先生說,他很喜歡這份工作,首先是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民能為大家服務心里感到很高興,再有就是經營了這么多年的農資生意讓他認識了不少農民朋友。由于他的誠信經營,大家對他的評價也很高,相互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系,時間長了彼此也都有了比較深的感情,因此還結交了很多好朋友,朋友多了自然生意也就越做越好。他感覺這種邊賺錢邊交朋友的工作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回憶起這幾年來的創業經歷時,趙先生說:“感覺以前的農資市場是有生意但卻賺不到錢,利潤非常低,一年下來也賺不了多少錢。到了2005年、2006年生意開始好做了,不過周圍的農資經營店也越來越多了,其中還摻雜了一些無證經營的店鋪。由于一些經銷商的不規范經營,不但增加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還擾亂了市場秩序。各店鋪都想盡辦法拉攏客戶,賒賬、多送化肥甚至送貨上門都已成為普遍現象。現在買化肥都要多送1、2袋,你不送別人送;賣家是又要有車又要有人,這樣的經營方式又極大地壓縮了農資經營的利潤空間。”趙先生給記者算了一下,現在如果算上人頭費的話就根本沒法談利潤。在談到賒賬的情況時,趙先生也是一臉無奈,他說:“賒賬是最令我們經銷商頭痛的事情了。到了冬閑的時候本來應該休整一下為來年做準備,但由于賒賬嚴重,大部分時間不得不花在上門要賬上,每年的這個時候看著手上的幾本賬本真是受不了。”
在談到今年的市場情況時,趙先生告訴記者,今年的市場更是令他看不透,市場變化非常快,有的時候甚至一兩天就一個價,而且基本上是有價無市。來打聽肥價的農民不少,但聽了價格都搖搖頭表示很難接受,尤其是二銨,現在很多農民就干脆不用二銨了,改用尿素來代替,因此有時連尿素也會出現缺貨的尷尬局面。
最后趙先生也提出了兩點希望:首先希望國家的政策要真正地落實到基層。現在當地的糧食價格不算高,如果農資產品再這樣繼續漲下去,農民的種田積極性會越來越低。再有希望地方政府加大整頓當地農資市場的力度,扶優打假,對于無證經營的要堅決取締,還農資市場一片藍天。
面對目前這個艱難的階段,趙先生也呼吁廣大經銷商一定要頂住壓力,更好地為農民服務,共同為和諧社會作貢獻,相信日子會好起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