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因為化肥短缺問題,四川省江油市農資配送中心經理熊安福,正在四處向化肥生產企業求援。
熊安福介紹,江油市目前的農資需求狀況在四川災區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地方都在進行春季生產播種,并且都缺乏尿素與碳銨等農資肥料。
據了解,四川地區在5、6月份都要進行玉米與水稻的播種,當地稱為大春生產;而在11月份又要進行小麥、油菜播種,謂之小春生產。江油地區大春生產每年需尿素7000-8000噸,突如其來的地震迫使成都、德陽、綿陽等地的不少化肥生產企業停產。盡管前期已經供應了一部分,當前仍然有3000多噸的尿素缺口。同樣道理,大春生產正常需要碳銨4萬多噸,除了已經供應的1萬多噸,還有兩萬多噸的缺口。
為了解決農民的現實需求,江油供銷社緊急要求所屬農資公司組織貨源。經江油農資配送中心聯系,重慶一家化肥生產企業答應提供所需肥料。
但是,這家生產企業試圖通過火車運輸農資時發現,為了保障運輸緊急救災物資,鐵路系統嚴格控制車皮,這批化肥不能通過鐵路運輸。
記者就此致電成都鐵路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運力緊張,化肥、碳銨等農資通過鐵路運輸要等鐵道部批文,下撥運輸計劃才可成行。
在鐵路運輸暫時無望的情況下,熊安福試圖從陸路解決運輸問題。結果仔細計算費用,他大吃一驚:以碳銨為例,一般從重慶運到江油,運輸費用經銷商承擔。如果按照過去的鐵路運輸,也就每噸50多元的運輸成本;而走公路運輸,假設在全程過路費不收的情況下,公路運輸成本都會達到160元,這樣每噸碳銨就會達到810元一噸;而現實情況下四川境內的過路費免除,重慶的過路費用繳納與否目前還不確定。這就意味著每噸碳銨肥料將不低于810元。
熊安福說,“作為農資經銷商,我們希望鐵路部門能夠將災區緊缺的化肥列為緊急救災產品,實現鐵路運輸;此外,還呼吁政府在大災之后盡早采取具體措施,為企業的通水、通電、通氣創造外部條件,從而促使災區里具備生產能力的企業,盡快檢修機器,實現復工生產,以滿足災區農民的需求。”
對于化肥短缺問題,江油供銷社主任陳備英深感焦慮:“如果農民不能在7月份之前購買到化肥,今年10月份災區農民水稻、玉米的產量將會銳減,從而影響到災區農民的生活。來年的農業生產也將會受到極大影響。”
另據記者了解,針對災區化肥短缺的現狀,四川農資集團專門成立了抗震救災化肥協調組,并已經緊急組織了2500噸尿素,準備用汽車運往成都周邊受災最重的彭州、崇州、都江堰三地,目前正在辦理災區通行證,同時為了避免未來幾天成都地區雨水天氣的影響,三地收貨單位已確定接收倉庫。協調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5月27號公司已經跟三家單位簽訂了合同,待一切手續完成,明天將開始運送化肥。
這位負責人還透露,通過多方努力,中國農資集團15000噸大化肥入川流向已經初步落實。
記者隨后聯系了正在北京協調此事的四川農資化肥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蓉鳴。他告訴記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國家財政部已經批文同意,往四川緊急調撥救災化肥15000噸。
當天下午,他還要與中國農資集團協調化肥流向問題,初步設計的理想狀態,化肥沿寶成鐵路從廣元入川,經過綿陽、德陽到成都,完全覆蓋各受災縣。此外他還要到鐵道部協調鐵路車皮等事項,“如果一切順利,在半個月左右時間,尿素、鉀肥等大化肥將入川。”
為緩解碳銨緊缺,四川農資化肥有限公司已經派出了幾路人馬趕往陜西安康、漢中等地,向當地化肥生產企業求援1萬多噸碳銨,目前已經基本落實。“除此之外四川省內的達州、廣元等多家碳銨生產企業也將很快復工。”
據四川農資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茍偉介紹,公司所屬的成都化肥廠,已經通過了四川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停產檢修,明后兩天就要開工生產。屆時將開足馬力每天生產620噸化肥。
四川農資化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金明輝指出,當前出現的問題,需要三方力量協調解決:在各受災地區政府的組織下,當地化肥生產企業盡快復產;當地經營企業要多方聯系貨源;并且四川省農資公司也要發揮主渠道作用。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四川災區化肥緊缺問題才能得到徹底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