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部門發布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共生產化肥3001.5萬噸(折純,下同),同比增長5.9%。分品種看,鉀肥增幅最大,共生產122萬噸,同比增長8.8%,但也低于10%;磷肥增幅最小,共生產652萬噸,同比增長4%;氮肥居中,共生產2227萬噸,同比增長6.4%。自2005年以來,我國的化肥生產一直呈現快速增長狀態,月增幅基本上都在10%以上,今年的增幅不到6%,增速明顯放緩。今年化肥價格大幅上漲,基本上所有的化肥品種都創了歷史新高,按常理化肥企業應該抓住這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抓緊生產,化肥產量應該大幅度增加才是,怎么化肥產量的增速還會放緩呢?筆者分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自然災害的影響。今年一二月份,我國南方地區遭遇了嚴重的冰害災害,原材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同時電力供應也很不正常,給南方地區的化肥生產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5月份,又發生了8.0級的汶川大地震,地震重災區德陽、什邡等地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磷復肥生產基地,地震造成了鎣峰、宏達、金河等磷復肥企業的毀損,損失巨大,同時地震也對該地區的氮肥生產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是原煤價格暴漲給化肥生產造成極大的困難。這個因素比自然災害因素影響更大。由于受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影響,今年煤炭價格大幅上漲且供應緊張,煤頭化肥企業陷入了重重困難。據報道,進入5月份以來,由于煤炭價格持續上漲,氮肥生產成本激增,致使山西小氮肥企業多數停產,等待市場有所好轉。山西是我國的煤炭大省,全國的化肥塊煤主要是由山西供給,按道理山西的煤頭氮肥企業最有原料優勢,但如今連山西的氮肥企業都因為原料原因出現了生存危機,說明煤炭對今年的氮肥生產影響實在是太大了。磷肥行業同樣也遇到了很大困難。據國家發改委提供的資料,磷酸二銨執行每噸4100元的出廠價格,在目前原材料價格水平下,即使采用先進的技術裝備也難以承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云南三環中化嘉吉公司60萬噸磷銨裝置已于6月初因虧損嚴重而停產,云天化、貴州開磷等主要磷肥企業也開始降低生產裝置運行負荷。繼2月份全國磷肥產量出現2.1%負增長后,5月份再次顯現1.66%的負增長。
對于化肥,以往社會各界最關心的是化肥價格問題,但現在化肥生產也成了問題,希望有關部門對這一狀況引起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