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秋季化肥銷售即將開始,由于國家關閉了出口國門,國內化肥市場供應充足,但化肥仍將維持高價位運行,這無疑將使制假販假更加有利可圖,高額的暴利誘使更多的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因此化肥監管部門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應該是維持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化肥。
然而,目前農資打假工作“打不準,打不狠,打不死”的現狀卻令不少網友擔憂。
網友敘新:假冒偽劣化肥為什么屢禁不止呢?糾其原因是打假隊伍普遍缺乏必備的條件。
眾所周知,農資打假必須具備五個條件,除權利外,還要有能力、精力、利益和有效監督。現在的打假隊伍,除具備了權利一項外,其他四個條件都存在欠缺。
首先,農資市場分散度高,季節性強,國家不可能配備足夠的具有識假能力的打假人員,由于能力和精力的欠缺,面對五花八門的制假販假花招,執法人員往往是一籌莫展,造成”打不準”。
其次,打假部門往往不是假貨的直接受害者,甚至是假貨的受益者,只須將假貨控制在農民能容忍的限度內,萬萬不可讓假貨徹底杜絕而斷了財路;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造成不僅“打不狠”,更“打不死”。
因此,面對艱巨的打假形勢,必須彌補打假工作的欠缺,吸收新的力量加入打假行列。那么,哪些是打假可以依靠的力量呢?
農民雖然對假貨深惡痛絕,但缺乏打假的能力和精力,只能發揮他們的舉報、監督作用。
大型農資生產與流通企業具有打假的能力和精力,造假者五花八門的“貓膩”,在他們眼里只不過是小兒科。更有眾多的業務人員終日奔走在終端市場,對假貨的窩點一清二楚。
此外,正規企業是假貨的直接受害者,假貨搶占了他們的市場份額,擾亂了他們的市場秩序和價格體系,他們對假貨同樣深惡痛絕,出車、出人協助打假的積極性高。同時由于利益相關,他們還會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因此,大型農資生產與流通企業應該成為打假的主要依靠力量。
此外,媒體也應加入打假行列,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網友超黑:打假,年年難打年年打。防范地方保護主義其實也是農資產品執法打假需要破解的一道難題,因為地方官員都不希望在自己管轄的范圍出事情,何況還有利益在里面。
網友看不清:盡管政府每年都實施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工作,可是還是不可避免有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等坑農、害農事件發生,試問政府有沒決心維護好農民權益?
網友觀華:這幾年通過政府各部門的聯合行動,重大案件已經有了明顯下降,但假劣種子、農藥、肥料要徹底杜絕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期。我認為要充分利用市場經濟,企業自身的約束力量,通過市場經濟的方式,扶持壯大一批誠信良好、產品質量可靠的企業,通過他們做大做強,逐步使農資市場盡快建立一個買得放心、用得放心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