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8月30日發布關于調整化肥類產品特別出口關稅的通知:從2008年9月1日起將氮肥及合成氨的特別出口關稅上調至150%,并實施至2008年12月31日;從200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對除上述兩種產品外的其他化肥及化肥原料繼續征收100%特別出口關稅。這是繼今年4月15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規定自2008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對所有貿易形式、地區、企業出口的化肥類產品及部分原料加征100%特別出口關稅以來,又一次大幅度調整化肥類產品特別出口關稅。
近年來,國家一直把調整關稅作為調控化肥市場的一個重要手段,自2004年起一共上調了7次化肥關稅。經過此次調整后,9月1日至9月30日,我國化肥出口稅率將提高到100%~185%不等;10月1日至12月31日,我國化肥出口稅率將提高到100%~175%不等。
綜合來看,此次關稅調整呈現以下三方面特點:
一是化肥出口繼續實行從嚴限制的政策。從方案中可以明顯看出,我國對化肥出口繼續實行從嚴限制政策,并且是越來越嚴。從兩個方面可以證明這一點:一是磷銨出口政策根本沒有放寬。由于7月份后磷酸一銨、磷酸二銨企業普遍比較困難,不少磷銨企業都希望國家能適當放松磷銨出口政策,甚至有人預測四季度磷銨出口特別關稅要下調25%~40%,但這次公布的方案還是維持原來的標準不變。二是限制范圍更廣。這次方案中,除了明確提出合成氨等化肥原料也要按化肥出口關稅標準一樣征收特別關稅外,還另外對除鳥糞外的動物或植物肥料征收460元/噸的出口暫定關稅。等于說把所有與化肥相關的產品全部納入了特別關稅的征收范圍。
二是氮肥類出口受限更大。在本次化肥出口特別關稅調整方案中,對氮肥及合成氨征收150%的特別關稅,高出其他化肥品種50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近段時間國際氮肥價格漲幅較大。以尿素為例,8月份國際尿素價格最高達到900美元/噸,近期雖有所回落,但大多都在750美元/噸以上。以目前國際市場這個價位,即使征收135%的出口關稅,我國尿素仍能出口。而磷酸二銨等品種,由于國際、國內價差相對較小,基本上難以出口,所以沒有調高特別出口關稅。現在我國化肥出口關稅實行的原則是哪個能出口就調高哪個。這是因為出口化肥不利于保障國內化肥供給,影響農業生產和國家糧食安全;化肥大量出口拉高了國內化肥價格,不利于保護農民利益,不利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化肥是高能耗產品,出口化肥就相當于出口能源;國家給了化肥企業諸多的優惠政策,出口化肥相當于把優惠白白送給外國消費者。這么多因素加起來,國家肯定要對化肥出口嚴加控制。
三是淡季出口政策有變。近幾年我國化肥出口政策變化很大,最早是鼓勵化肥出口,化肥出口不僅不征稅,還有出口退稅;后來是不鼓勵,也不限制;再后來是限制,并且限制力度越來越大,這次對氮肥及合成氨加征高達150%的特別關稅就是個明證。同時限制的范圍也在變化,以前是國內用肥旺季(一季度至三季度)時嚴格限制出口,用肥淡季(四季度)時相對較松,現在是不管旺季、淡季,都用高關稅來嚴格限制出口。
這次關稅調整后,對國內化肥市場特別是四季度化肥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國內化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以前國內化肥企業既可以在國內市場銷售,也可以通過出口在國外市場銷售,國內價格太低了,就往國外銷。而現在把出口這條路堵死后,就沒有了國外價格作支撐,而是通過國內供求關系和市場競爭來形成價格,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人們對化肥價格的預期也將降低。以尿素為例,如果不上調特別出口關稅,由于出口因素的影響,尿素出廠價會在2200元/噸形成較強支撐,但特別關稅上調50%后,尿素出廠價有可能會下調到2000元/噸以下才有支撐。
其次,價格低點時間推后。以前由于四季度化肥能出口,下半年國內化肥價格低點一般在8月份或9月上中旬,因為每到9月份后,有些企業就會把化肥囤積在港口,等到10月1日關稅一下調馬上就出口,這樣就對國內價格形成支撐。隨著出口量的增多,化肥價格也呈現逐步上升走勢。而現在四季度化肥不能出口了,原有的形成價格低點的條件就不存在了。價格低點的形成不再是由出口因素來確定,而是由國內化肥市場的自身特點來確定。綜合來看,今年價格低點估計在10~11月份。
再次,經銷商在淡儲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以前由于四季度化肥能出口,經銷商在淡儲中的發言權是不太大的,生產廠家擁有更大的發言權。生產廠家可以對經銷商說,價格就是這個價格,你不接受,我就出口了,經銷商不接受也得接受。而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生產廠家不可能再拿出口來壓經銷商,相反之下,倒是經銷商擁有更大的發言權,沒到合適的價格就不淡儲,生產廠家急也沒用。預計今年會有經銷商特別是一些大型經銷商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爭取在淡儲中多獲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