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由于經濟條件及知識水平的制約,農民對有機肥料的認識仍停留在淺顯階段,再加上市場競爭競爭混亂,管理缺漏,有機肥發展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約。
而與此同時,西方有機農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開始向全球化發展。有機農業在二戰以前就開始在一些西方國家實施。起初只是由個別生產者針對局部市場的需求而自發地生產某種產品,以后逐步由這些生產者自發組合成區域性的社團組織,自行制定規則或標準指導生產和加工,并相應產生一些專業民間認證管理機構。到了20世紀70年代后,一些發達國家伴隨著工業的高速發展,由污染導致的環境惡化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美、歐、日一些國家和地區工業污染已直接危及人類的生命與健康。這些國家感到有必要共同行動,加強環境保護以拯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確保人類生活質量和經濟健康發展,從而掀起了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為主的各種替代農業思潮。90年代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得到全球的共同響應,可持續農業的地位也得以確立,有機農業作為可持續農業發展的一種實踐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無論是在規模、速度還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質的飛躍。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中國農業以其龐大的人口基數與社會需求,一直是世界農業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肥料界必將與世界農業之發展趨于一致;這已是世界農資人的共識,中國商品有機肥料的發展必須有國際化的眼光,才內真正的與世界有機農業全面結合;作為國內的行業管理者,必須提高戰略視角,謹有以下建議供行業管理者參考:
(一)細化行業標準
針對復雜的有機物料,只用唯一的標準管控是不科學的,建議將目前應用的行標分解,即將各種有機肥料分級(例:水分10%以下,有機質40%以上可表示為優質有機肥料;水分接近20%,有機質30%以上產品標示為合格有機肥料),在政策上采用管控手段,保證優質有機肥料應用的層次(例如:提高出口標準,只有優質的有機肥料方可出口,并享受部分退稅等)。
(二)增加特殊養分稽查條例
對各種有機肥料中含有的特殊養分,諸如腐殖酸,黃腐酸,氨基酸,中微量元素等,需特別制訂檢測辦法并稽查。對違紀企業加大打擊力度,對合法企業有效保護。
(三)與國內有機認證機構聯合,專門出臺可用于有機產品生產的有機肥料認證標準。(因目前國內各種認證機構多而亂,有機認證幾乎成了“錢證交易”,對合理,合法的優質產品發展非常不利)
中國商品有機肥料如何適應世界有機之農業發展本身是個大課題,本文暫論及此,歡迎讀者朋友參與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