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小小的硫磺把一些磷復肥企業害苦了。硫磺是生產磷復肥的一種重要原材料,每生產1噸磷銨約需0.5噸硫磺,在磷復肥生產成本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中國的硫磺主要依賴于進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硫磺進口國。自去年初以來,硫磺價格大幅上漲,從70多美元/噸漲至850美元/噸,國內硫磺價格也一路飆升,從800元/噸起步,最高達到了6500元/噸,上漲了7倍。在硫磺價格大幅上漲時,有些磷復肥企業由于硫磺庫存少,只得不斷地以高價買進,并且有時高價還買不到貨,造成生產廠家很是頭疼,天天為硫磺而苦惱。
然而市場風云突變,從今年8月份開始,硫磺價格大幅下跌,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里,國際硫磺價格就由800多美元/噸跌至了400美元以下,國產硫磺價格也由6000多元/噸跌至了3000元以下。按說這對磷復肥企業是件大好事,因為他們的生產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了。然而沒想到,對有些磷復肥企業而言,卻是一場更大的災難,因為這些企業中還庫存了不少高價位硫磺,有些企業是以800多美元/噸的最高價位庫存的,有些是700多美元的,有些是600多美元的。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港口和企業庫存的高價硫磺保守估計也在100萬噸以上,以現在的硫磺價位計算,虧損額將達4億美元。并且令人遺憾的是,這部分高價位的硫磺,無法通過轉嫁給下游的方式來消化,只能由企業自己來承擔。由于今年磷銨價格過高,造成需求量明顯下降,在硫磺價格大幅下跌的消息傳出后,成為了磷銨價格大幅下跌的催化劑。
相比之下,面對同樣的市場大環境,另外一些磷復肥企業的操作就要好得多。由于他們對硫磺市場的供需狀況及未來走勢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與研究,比較準確地把握了硫磺市場的走向,在價格上漲特別是大幅上漲前,加大了采購力度,庫存了比較多的硫磺;相反,在硫磺價位進入高價區時,他們就謹慎得多,將庫存控制得很低,避免了后期的下跌風險。對這些企業而言,硫磺不僅未變成他們的包袱,反而成為了企業一個良好的效益增長點。
由此可見,對市場進行認真分析與預測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現在有些企業卻對市場的分析預測很不重視,忙于四處打聽今天這個廠家賣什么價,明天那個廠家賣什么價,以為掌握了一點市場皮毛情況就可以了。這種做法在市場比較平穩的時期不易察覺問題,然而在市場價格大幅波動時,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市場大幅波動時,如果不對市場趨勢性走向做出準確的分析判斷,提前一步做出準備(提前存貨或提前出貨),簡單地'跟著市場走',企業就很容易陷入被動,效益大大受損。因此,大力加強市場分析與預測應該成為企業的一項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