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化肥行業經歷了上半年的“瘋漲”后,又遭遇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寒流”。在目前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化肥經銷商的經歷代表了一大批小經營業主在2008年的生存狀態——他們在寒風中捂緊腰包,體會著冬天的寒冷,等待著春天的來臨。
經銷商用“坐過山車”來形容今年的化肥行情——前半年暴漲,后半年暴跌。從去年到今年九月,氮肥的價格受煤炭價格上漲帶動而不斷上漲;磷肥價格則由于主要原料硫磺價格的井噴而翻番漲價,磷酸二銨價格從去年的2800元/噸扶搖直上至高點的5000元/噸;作為下游環節的三元復合肥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而農民嫌化肥太貴了,用量普遍減少。經銷商眼看著化肥價格一路上漲,咬咬牙,在秋季用肥旺季到來前儲備了幾百噸化肥。可到了9月份,市場急轉直下,化肥價格大幅跳水。以尿素為例,市場價已從每噸2000多元跌至1700元/噸;磷肥價格也是一路走低。另外,煤炭、石油、礦石等原材料幾乎全線降價,導致化肥價格持續下探。如今,面對儲備的那些已經大幅貶值的化肥,經銷商已經感到了陣陣寒意。
每年10月之后是傳統的化肥淡季儲備季節,各處化肥經銷商本應積極備貨,但今年的市場上鮮有動靜,只聽得到風聲卻見不到行動,各家經銷商都在觀望。而作為化肥生產企業,或是積壓存貨太多,或是備有過多原料,各家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存貨”一欄數目龐大,導致現金流出現嚴重問題。再加之市場冷淡,整個農資行業一片蕭條。目前尿素企業近半停工,磷肥廠普遍減產甚至停產,復合肥廠家開工不足。而經銷商由于“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影響,只能坐等。
經銷商告訴記者,化肥行業經歷了今年的“洗牌”,明年將有很多廠家倒閉,而沒有倒閉的廠家為了爭奪市場,必然會通過讓利給經銷商以優惠,重新劃分市場版圖。但是對于經銷商來說,最關鍵的還是手頭有現金,心里才覺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