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迅速蔓延到實體經濟,給全球實體經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也難以幸免,行業增速明顯放緩,部分產品價格暴跌,出口增幅迅速回落,企業經營面臨困難。至2008年11月,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增幅同比僅增長0.8%,達到近5年來的最低水平。
為了抵御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沖擊,從中央政府到行業協會、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打響了一場應對金融危機的防御戰。
2008年11~12月,我國政府密集出臺了一攬子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強勢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務院常務會議還研究確定了保障化肥生產供應、促進化肥行業穩定健康發展的6項政策措施,以幫助化肥行業化解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向全行業發出了科學發展的動員令,要求全行業要冷靜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增強行業發展的信心,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措施,努力在危機中求得新發展。在過去的兩個月里,石化協會就行業發展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包括對化肥行業采取緊急措施、加快成品油市場化改革進程、對化工產品恢復出口退稅、高度關注化工產業安全等情況,向中央提出了具體建議,國家也先后出臺了相關政策,為石油和化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氮肥行業正在通過資源整合來擺脫目前的困境,一方面與原料煤基地建立合作聯盟,如國內10余家氮肥企業已經與晉煤集團建立了股份制運作模式。另一方面,開展企業間的重組整合,如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通過重組山東德齊龍公司、參股天脊中化高平尿素項目,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農藥行業也在努力化“危”為“機”,通過加速調整產品、技術與企業組織結構,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依靠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提供質優價廉、適銷對路的農藥產品,同時通過節能減排與挖潛增效,降低生產成本;加強企業管理和產品質量管理,繼續擴大出口。橡膠行業則要求上下游企業攜手渡難關,該行業的鋼簾線企業和輪胎企業通過產業鏈一體化運作、上下游合作,有效地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石油和化工企業面對危機“嚴冬”,提出了“抱團取暖、共渡難關”的口號。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前不久在北京簽署2009年度原油互供框架協議,決定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做好原油互供工作,攜手應對當前能源企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共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市場穩定供應作出貢獻。
更多的石油和化工企業在危機中找到了機遇。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表示,行業最蕭條的時候,正是企業低成本擴張的最佳時機。該公司啟動了一連串的收購和擴張之舉,先是以7000多萬元收購杭州化工研究院33.43%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隨后又作出收購清遠市大為有機硅公司股權的決定。當年,新安化工就是在草甘膦市場最蕭條的時候,實施擴張戰略,從而使公司一舉成為國內草甘膦行業的“霸主”。
民營企業遼寧奧克集團則依靠科技創新來“過冬”。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奧克集團在目前眾多化工產品價格紛紛下挫、不少企業效益嚴重滑坡甚至停產的形勢下,經濟效益不降反升,銷售收入保持了50%的增長。
2009年將是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結構調整年。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落實,石油和化工行業為保持經濟增長,將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全力促進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兼并重組,推動石油和化工行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