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重利好因素影響,近期國內化肥市場已經啟動,不同化肥品種的價格均有一定程度上漲。但業內人士認為,并非所有化肥品種都能在即將展開的上漲行情中有較佳表現,化肥市場后期走勢將出現分化。
2 月9日,西北地區尿素出廠價已達到1750元~1800元(噸價,下同),華北、華中地區尿素出廠價站在1750元以上,西南地區尿素出廠價在 1700~1750元,東北、華東、華南等地尿素出廠價則攀高至1850~1900元,均較春節前上漲了100元,個別地區甚至上漲了150元。同時,碳酸氫銨、硝酸銨、硫酸銨、氯化銨、磷酸二銨、復合肥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碳酸氫銨出廠價由節前的560元上漲至目前的620元,漲幅超過 10%,成為除鉀肥外短期內漲幅最大的品種。
春節后化肥市場迅即啟動的原因,除了受政策利好和集中追肥的推動外,還受到產量增速放緩的影響。去年9月以來,化肥市場的持續低迷和原料價格的高位盤整,使化肥生產成本與產品售價嚴重倒掛,迫使全國40%以上的中小氮肥企業停產,70%以上的磷復肥企業減產或停產,減少了化肥的社會增量,有利于化肥市場的啟動和行情展開。“雖然我國化肥嚴重供大于求,但考慮到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化肥企業生產經營的現狀,以及農業用肥旺季到來這一事實,春耕期間化肥價格將會穩步推高,局部地區和部分化肥品種甚至會供不應求。”山西豐喜肥業集團銷售部副部長侯一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但業內人士同時認為,供需差異也將導致化肥市場分化。“受農民認知、供需狀況和價格等諸多因素影響,今年的化肥市場很難再度普漲,極可能出現鉀肥漲幅最大,氮肥次之,磷肥第三,復合(混)肥上漲幅度最小甚至滯漲的局面。”云南天盟農資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進、陜西秦嶺化肥總廠黨委書記李恩發,陜西蒲城秦盛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長城提醒說。
陳進認為,我國鉀肥一直產不足需,約2/3依賴進口。雖然根據中國無機鹽協會鉀鹽分會的統計,國內鉀肥庫存量加上產量今年可滿足農業生產需求,但考慮到近幾年我國鉀肥用量持續增加和用肥旺季集中施肥這一事實,局部地區鉀肥仍會出現供不應求,將推動鉀肥價格持續上揚。目前,氯化鉀提貨價已經超過3700元,較春節前上漲了300多元,是所有化肥品種中漲幅最大的。相信后期鉀肥仍然會擔綱“領頭羊”的角色,帶領其他化肥品種走出小幅攀升的行情。
“緊隨鉀肥之后的當屬碳酸氫銨和尿素兩個主要氮肥品種,尤其是碳酸氫銨后期走勢預期會更好。”李恩發對記者說。其理由有三:一是氮素是農作物需求最大的營養元素,其密閉式生產工藝消除了人為使假、摻假的可能,已成為農民心目中的放心肥和首選肥種。二是春季施肥的主要對象是北方的冬小麥,尿素、碳酸氫銨等速效氮肥更符合“哄苗促壯”的追肥需求。每年上半年,氮肥消費量都會占到全年氮肥消費總量的60%以上。三是去冬以來相當多的氮肥企業因故減產或停產,其中90%以上為中小氮肥企業,尤其是碳酸氫銨生產企業,導致碳酸氫銨產量大幅減少。以陜西為例,往年春耕用肥旺季到來時,全省碳酸氫銨社會存量可達13萬~14萬噸,而目前該省碳酸氫銨總庫存量只有4萬多噸,僅為往年同期的1/3。在當前碳酸氫銨價格相對低廉、農民依然熱衷于用其為農作物追肥的情況下,碳酸氫銨市場今年將供需平衡,局部地區甚至會供不應求,推動該品種價格上揚,繼而抬高氮肥價格中樞上移。
“作為底肥施用和大量用于蔬菜、苗木、果樹等經濟作物的磷肥和復合(混)肥,在小麥追肥過程中的用量并不大。加上其較高的價格和依然龐大的庫存,決定這類品種在本輪上漲行情中難有上佳表現。”王長城說。據了解,近期45%氯基復合肥出廠價在2300~2400元;45%硫基復合肥出廠價為2500元;55%粉狀磷酸一銨出廠價約1750,顆粒出廠價約1800元;64%磷酸二銨批發價達 2850元,均較春節前微漲50元。國產磷酸二銨價格已經高于進口價格,對行情的延續形成反壓,不支持磷酸二銨價格進一步上漲。
“目前磷復肥企業還是以消化高價原料為主,雖然企業在虧損銷售,但與氮肥相比,其價格仍然偏高。加之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出口受阻,下游需求一直難以有效放大,導致全國磷復肥庫存依然居高不下。而目前也不是磷復肥消費旺季,因此后期走勢令人擔憂。”一位經銷商透露。
王長城則認為,假冒偽劣磷復肥坑農害農,使農民紛紛減少磷復肥用量,是該行業面臨的最嚴峻考驗。目前全國約有3500多家復合(混)肥生產企業,產能約6500萬噸,嚴重供大于求。一些小企業采取減少產品有效養分或制假造假等手段損害農民利益,使很多農民把磷復肥,尤其是復混肥當作假化肥的代名詞,不斷減少其用量。
王長誠、陳進等人指出,磷肥40%以上用來生產復合(混)肥。復合(混)肥信譽不佳、嚴重供大于求,使其難以走出量價齊升的行情,還會抑制磷肥消費量增長和行情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