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份,粵西地區的荔枝大部分已謝花進入坐果期。隨著果實逐漸膨大,蒂蛀蟲也將日益增多。據廣東省氣象臺預報,3月份平均氣溫比常年略偏高,大部分地區雨量正常略偏少,荔枝龍眼花期病蟲總體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目前蒂蛀蟲處于中等發生階段。專家提醒廣大果農,當前荔枝龍眼保果和防治蒂蛀蟲工作需要同時進行。
蒂蛀蟲屬鱗翅目細蛾科,在廣東省每年發生10-11代,幼蟲在冬梢和早熟品種花穗上越冬,可蛀食花穗和嫩梢幼葉。第一代成蟲發生在3月底至4月中旬,第二代于5月上旬,第三代于5月底至6月初,第四代于6月中下旬,第五代于7月上中旬出現。茂名美泰生物有限公司經理陳國波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這五代蟲為害荔枝花果期,應注意重點防治。如不能及時防治,世代重疊發生,將為害幼果和將成熟的果實,造成大量落果,直至成熟期也為害果實。
茂名水果局技術員蘇建武介紹,近段時間高溫少雨干燥,非常利于荔枝龍眼蒂蛀蟲蔓延為害。他說,目前蒂蛀蟲的幼蟲蟲口基數增大,預計發生偏重。他建議果農在荔枝龍眼已謝花或開始謝花、部分早熟品種進入坐果期的階段,做好保果的同時,亦要抓緊蒂蛀蟲的測報、防治工作。
陳國波告訴記者,除了今年年初的溫度偏高以外,果農栽培管理粗放,部分果園失管嚴重,也有利于蒂蛀蟲的繁殖蔓延為害。他介紹,近幾年來,由于荔枝龍眼的效益一直不佳,部分果農缺乏管理熱情,造成部分地區的老果園、老品種的果樹管理粗放,不清理果園,幼樹、低齡樹偏施氮肥,或濫用農藥,這都為蒂蛀蟲的發生為害提供了有利條件。
記者在高州、化州、廉江荔枝龍眼主產區了解到,同往年需要大量噴藥防治病害不同,目前果農主要噴藥防治蟲害。當地許多果農向記者反映,在當地農業技術部門的指導下,他們已經提前著手監測蒂蛀蟲的發生,開始預測預報工作,并著手噴藥預防。
陳國波表示,目前針對防治蒂蛀蟲的藥劑市場已經升溫,市場上賣得較火的品種主要有4.5%高效氯氰(百綠乳油)、25%滅幼脲3號懸浮劑、40%毒死脾乳油(如:樂斯本)、20%滅掃利、2.5%保功等藥劑,估計銷量大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左右。
省農科院果樹所化調中心研究員潘建平認為,防治蒂蛀蟲最主要的措施應該是做好蟲害的測報工作,施藥只是輔助作用。她表示,由于蒂蛀蟲的種群數量有隨果實發育至采后陡升陡降的特點,幼蟲又是孵化后從卵殼底面直接蛀入核內一直生活至老熟,不轉果,難以觸殺。因此防治重點應該是測報,在成蟲產卵前噴施農藥將其撲滅,降低下一世代的蟲口基數。荔枝蒂蛀蟲以幼蟲為害果實,但防治重點是根據測報來噴藥殺成蟲。
用戶經驗
菊酯類藥劑好用又便宜
廉江果農梁文雄有100畝荔枝,雖然近幾年來效益不是很好,但是對于蒂蛀蟲的防治,他從來沒有放松過。3月22號,梁文雄搶在雨前,噴了今年第一次防治蒂蛀蟲的藥。一年下來,在整個果期,根據廉江農業局測報站提供的測報信息,一般噴藥5-7次。據介紹,基本上用的藥都是菊酯類藥劑,因為這類藥劑效果好,殘留低,又便宜,每次每畝大約5元左右,很受當地果農歡迎。
化州果農馮國種了10多年荔枝龍眼了,對于蒂蛀蟲這個常規害蟲的防治已經是輕車熟路。在每年采完果后,及時清理果園,修枝、控冬梢;然后在進入坐果期時候,根據農業局提供的測報信息,及時噴菊酯類藥劑殺成蟲;此外,必須注意及時清理果園落果等等。
對于蒂蛀蟲的防治,茂名果農老劉的經驗是前期多噴藥,盡可能降低蟲口基數,在荔枝接近成熟時,一般少噴藥,防止荔枝果殘留超標,影響銷售。
今年在謝花期結束時,老劉就開始噴第一次藥了,主要是用些效果較好、殘留低的菊酯類藥劑。考慮到蒂蛀蟲的繁殖能力很強,每雌成蟲能產卵130多粒,每世代可成百倍繁殖,以后會根據蟲口的密度決定噴藥次數。
■防治方案及藥劑推薦
及早按預測預報用藥
省農科院果樹所化調中心潘建平研究員介紹,能按照早期預測預報噴藥的果園,基本上能控制荔枝蒂蛀蟲的為害,而沒有及時測報、及時噴藥的果園一般情況下很難防住。“由此可見,早期的測報和防治工作非常重要。”潘建平說,在做好預測預報工作的條件下,結合藥劑防治,預測預報可在蛹羽化進度在36%-40%時噴藥,也可按期距法測報下一代成蟲羽化高峰期,即上一代成蟲羽化始盛期+卵歷期+幼蟲期+蛹期+成蟲產卵前期=施藥適期。潘建平建議采取以下三項措施防治蒂蛀蟲:
一、殺冬梢,降低越冬和第一代蟲源。荔枝采果后,蒂蛀蟲為害秋冬嫩梢,幼蟲在冬梢中越冬。在暖冬年份,由于氣溫偏高,一方面對蒂蛀蟲越冬有利,另一方面促使荔枝大量抽生冬梢,常造成來年蒂蛀蟲偏重發生。因此,在暖冬年份加強控殺冬梢是大幅度降低蒂蛀蟲越冬數量和第一代蟲源的關鍵。具體方法是結合果園冬季清園,修剪病蟲枝、枯枝、陰枝,同時在結果母枝的秋梢老熟后和花芽分化前,發現抽生冬梢,即人工或用5.2%烯效·乙利(荔梢殺)1000倍液將其除去,降低蒂蛀蟲越冬數量和第一代蟲源,也可促進荔枝花芽分化。
二、及時清除果期地面落果和落葉,壓低第二、三代蒂蛀蟲種群密度。荔枝果期有3-5個落果高峰期,從而為該病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在11月上旬及次年3月上旬適時用藥防治。具體可在蟲害發生前或初發生時用藥。
茂名水果局蘇建武認為防治荔枝龍眼蒂蛀蟲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控殺冬梢。冬梢是蒂蛀蟲的主要越冬場所,控制冬梢,清理枯枝落葉,減少越冬蟲源。二是藥劑防治。像百事達或2.5%功夫、3%高效氯氰菊酯、20%速殺滅丁1500倍+25%殺蟲雙500倍;90%敵百蟲或辛硫磷800倍+25%殺蟲雙500倍;農地樂或40%毒死脾乳油(如:樂斯本)800-1000倍;阿維菌素(如:領航)+25%殺蟲雙500倍等,在蟲害發生前或初發生期用藥,效果都不錯。
“蒂蛀蟲前期一般是連同小灰蝶、椿象等一起防治。”茂名美泰生物有限公司經理陳國波認為比較好的藥劑有:4.5%高效氯氰/百綠乳油1500-2500倍噴霧;25%滅幼脲3號懸浮劑加安全增效劑1500倍噴霧;40%樂斯本乳油1000倍噴霧;20%滅掃利1500倍噴霧;2.5%保功/宜農1000倍噴霧。中期或后期則要加強配方,綜合防治。可選用復配型農藥制劑或自行組合有效成分以達到有效防治的目的。如用:阿維菌素+毒死脾,阿維菌素+滅多威,甲維鹽(如:田神、凱歐)+毒死脾,保功+滅多威、BT乳油等。具體用藥量應根據噴藥次數和蟲害程度不同而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