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廣東肥料市場迎來“小陽春”。但由于備貨、物流等問題,省內省外產品苦樂不均。大起大落的肥價雖然不影響化肥的總體用量,但卻向物流、淡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問題。
記者不久前在廣東惠州、肇慶、廣州等地采訪時了解到,今春廣東肥料市場銷量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上漲。但因為去年年末肥價處于高位,經銷商手中所存現貨較少,春季化肥市場快速啟動后,很多省外品牌受物流所限,無法及時供貨,斷貨現象較為多見。在肥市“小陽春”中,本地企業因享有地利優勢,盡享市場轉暖大好局面。
惠州中聯農資公司董事長黎偉介紹,與去年相比,該公司今春肥料銷量增幅接近50%,原因主要是肥料價格大幅回落,高濃度復合肥平均每噸比去年高位下降了1000元左右,重回農民接受價格區間。該公司經銷住商、芭田、金正大等品牌肥料,是當地最具實力的農資流通企業。
廣東年用肥量650萬噸左右,因為柑橘、香蕉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施肥水平居于國內領先地位,是國內最重要的高檔復合肥銷售市場。去年受年初的冰凍災害和上半年化肥價格猛漲雙重因素影響,廣東肥市與全國各地相似,交易慘淡。
肇慶中聯農資公司總經理盧世旭介紹,廣東肥料市場季節性不如北方市場明顯,各級經銷商備肥習慣本來就不強,受去年高價影響,今年的存貨量就更少。該公司主打品牌為住商肥料,經幾年推廣,在當地市場很受農民認可。今年市場價格整體理性回歸后,銷量迅速釋放,雖然備有1000多噸貨,但仍覺不夠賣,當前正積極組織貨源,滿足市場之需。
廣東地理位置特殊,省外肥料進入廣東市場,多受單一京廣線鐵路運力瓶頸制約。多年來,雖然省外肥料已占廣東肥市半壁江山,但就單個企業、品牌而言,眾多實力強大的省外北方肥料品牌,鮮有在廣東市場銷量特別成功者。而芭田、福利龍等廣東本地企業享有地理優勢物流便利,加之熟悉當地市場運作規律,多年來一直占據市場優勢地位。
有業內人士認為,受客觀條件制約,廣東市場省外肥爭不過省內肥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省外企業要在廣東市場有所作為,必須突破這一瓶頸。住商肥料(青島)有限公司有關人員介紹,盡管近幾年在廣東市場銷量增長迅猛,因該公司可通過水陸兩路解決運輸問題,物流矛盾解決較為順暢。目前該公司將在佛山設廠,進一步突破廣東和南方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