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是威脅我區農業安全生產的重要大有害生物。當前,隨著氣溫逐漸回升,我區部分地區蝗蝻已陸續開始出土,出土時期較去年偏早,蟲量較去年同期偏多。四月初,我區召集全疆13個地(州)、22個重點縣(市)植保站測報技術人員及首席測報員對夏季蝗蟲發生趨勢進行了會商,現將當前情況及會商結果匯總如下:
一、當前農區蝗蟲發生情況
今年春季我區氣溫回升較快,農區蝗蝻出土始期普遍早于往年10天左右。據各地測報技術人員調查,北疆伊犁州新源縣4月13日始見一齡蝗蝻,發生始期較上年提前10天,其中農牧交錯地帶5頭/㎡,草場11頭/㎡;鞏留縣蝗蝻平均密度0.4頭/㎡,發生始期較上年提前9天;博州溫泉縣農田蝗蝻平均密度為0.02頭/㎡,農牧交錯地帶蝗蝻平均密度0.66頭/㎡,出土始期為4月12日,較上年提前1天;昌吉市4月15日調查,農牧交錯地帶平均蝗蝻密度3.4頭/㎡。東疆吐魯番地區土蝗卵孵化始期為3月15,農牧交 錯地帶平均蝗蝻密度1頭/㎡,亞洲飛蝗出土時期為4月5日,4月10日平均蝗蝻密度0.25頭/㎡;鄯善縣4月15日調查,土蝗農田平均蝗蝻密度0.17頭/㎡,農牧交錯地帶為0.23頭/㎡;哈密地區土蝗出土始期為4月9日,農牧交錯地帶蝗蝻最高蟲口密度為3頭/㎡。南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農牧交錯地帶土蝗出土始期為3月中旬,最高蟲口密度4頭/㎡;克州阿圖什市農牧交錯地帶土蝗出土始期為3月14日,截止4月14日已發生面積0.05萬畝,平均蝗蝻密度0.2頭/㎡,其中一齡比率為88.8%。
二、2009年農區蝗蟲夏季發生趨勢分析
受殘蝗面(mian)積(ji)(ji)、越冬(dong)基(ji)數(shu)調查、種(zhong)植面(mian)積(ji)(ji)變(bian)化以及氣象情(qing)況等(deng)因素影響,2009年預計(ji)亞洲飛蝗總體中度偏(pian)輕發(fa)(fa)生(sheng)(2級(ji)(ji)),農(nong)(nong)區(qu)發(fa)(fa)生(sheng)面(mian)積(ji)(ji)128.3萬(wan)畝(mu)次,北疆的(de)阿勒泰(tai)、塔城、伊犁州(zhou)等(deng)地州(zhou)局(ju)部會出現(xian)高(gao)密度點片,同時(shi)不(bu)排除境外飛蝗遷(qian)飛入(ru)境暴發(fa)(fa)的(de)可(ke)能。土蝗將總體中度發(fa)(fa)生(sheng)(3級(ji)(ji)),農(nong)(nong)區(qu)發(fa)(fa)生(sheng)面(mian)積(ji)(ji)755.05萬(wan)畝(mu)次,阿勒泰(tai)、博州(zhou)、伊犁州(zhou)、昌吉(ji)州(zhou)、哈密、烏魯木(mu)齊(qi)縣等(deng)地區(qu)局(ju)部將發(fa)(fa)生(sheng)高(gao)密度點片,呈偏(pian)重至大發(fa)(fa)生(sheng)(4-5級(ji)(ji))。
主要依據:
1、殘蝗面積較2007年均有所增加。據各蝗區調查,土蝗殘蝗面積為475.51萬畝,較去年增加39.83萬畝,其中阿勒泰、伊犁州、昌吉州、哈密、喀什等地州有明顯增加,塔城地區、巴州、阿克蘇等主要蝗區殘蝗面積有所減少;亞洲飛蝗殘蝗面積為72.4萬畝,較去年增加1.17萬畝。
2、據全疆各地開春挖卵調查,北疆亞洲飛蝗的卵死亡率較去年偏低。除塔城地區農牧交錯地帶卵粒死亡率達36.4%外,北疆阿勒泰、博州、伊犁州、昌吉州、哈密等地州調查中沒有發現卵死亡現象,阿勒泰地區卵死亡率較去年低22.8%。土蝗農田卵死亡率低,大部分地州卵量較去年有所增加,其中阿勒泰地區平均卵粒數為0.8粒/m2,塔城為1.03粒/m2,烏魯木齊縣為5.43粒/m2,哈密地區為1.04粒/m2,阿克蘇地區為7粒/m2,克州為2.56粒/m2,和田地區為2.1粒/m2。
3、北疆邊境地區“蟲源”地較多,不排除蝗蟲從境外遷飛侵入為害的可能,農田仍然受到境外蝗蟲遷飛危害與“二次起飛”的威脅。
4、近年來我區大部分草場載畜量過重,加之2008年蝗區荒漠草場旱情嚴重,更有利于蝗蟲向農區擴散危害。
5、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草場和農田的銜接面越來越大,農牧交錯地帶逐年擴大,有利于草場蝗蟲向農田遷移危害。
6、去冬今春我區大部分農區降水偏少,部分地區旱情嚴重,目前旱情仍在持續,這將有利于夏蝗發生危害。
此外(wai),近年來蝗區牧(mu)鴨、牧(mu)雞(ji)、粉紅椋鳥、麻雀等(deng)天敵數量不(bu)斷(duan)增加,不(bu)利于蝗蟲的(de)發(fa)生。
新疆維吾爾(er)自治區植物保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