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對農資經銷商沒有明確的資質認定和市場主體經營資格規定,從業人數快速增加的趨勢難以遏制。這不但容易造成惡性競爭,還會影響到行業對市場的把握失準。業內人士呼吁農資經銷商準入機制早日面世。
在5月11日至5月21日進行的“中國農民農資使用狀況大調查”河南、山東地區采訪中,眾多農資經銷商提出,世界金融風暴帶來的青壯農民外出打工機會減少、返鄉人員帶回一定資金和經銷經驗、國內農資產品過剩等現狀,都造成農村有意介入基層農資經銷人數增加。同時,由于目前農資經營零售環節的市場主體經營資格尚無明確規定,一方面縣、鄉、鎮級農資經營門店經營資格一證難求,一方面村一級農資銷售商快速增加。據了解,河南、山東等地村級農資經銷商基本上處于隨意進門的狀態,從業人數增加很快。
據了解,山東一些地方,只要拿著身份證復印件,交上200元錢就能辦下經營手續,基層經銷商因此快速增加。河南中禾種業有限公司經理閆玉棟則告訴記者,中禾種業公司近兩年跳過縣鄉兩級經銷商,已經在河南省新鄉市范圍內的600多個行政村都擁有一級客戶。他觀察到,近幾年基層農資經銷店數量已經翻了一番,僅今年各行政村的農資經銷戶就增加了1~2戶。
對于目前急劇增加的基層農資經銷店,行業人士認為是經銷商門檻不明確所致。河南省唐河縣田園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殿全認為,農資行業是一個開放晚、起步晚、很不規范的市場。而現在農資行業存在的問題是門檻太低、市場太亂。他說農資這個行業經營的是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農資銷售能夠影響農民一年的收成。因此,農資經銷商應該具備一定的農資產品知識和經銷信譽,同時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他呼吁進入農資銷售行業應該設有一定的門檻,不能隨意發展。
就種子而言,由于經營門檻低且良種補貼在大部分地區已直發農民手中,今年零售玉米散種的現象在河南一些地區急劇上升,衛輝縣一位農資經銷商告訴記者,鄰縣賣散種的太多,今年正規種子銷售受到直接影響。
一位知名企業的區域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由于基層經銷商入行門檻低、增加速度快,不但造成了賒銷和假化肥泛濫,而且在基層經銷商手中沉淀了大量產品,導致企業對市場判斷的失誤。
背景鏈接
由于供過于求競爭激烈,目前很多化肥品牌的縣級代理為了占據市場,每年銷售旺季前都對基層經銷商進行“鋪底”——欠款送貨,縣級經銷商承擔欠款負擔,基層經銷商負責最終收款并承擔信譽責任。經銷鏈上的利潤分成也是基層經銷商占五成左右,縣級經銷商與生產企業分享其他利潤部分。利益之下使得層層拖欠貨款、串貨、壓價甚至買假賣假現象日益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