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各地麥田一代棉鈴蟲幼蟲網捕調查結果,參考歷年發生實況,結合農田生態環境、氣象資料綜合分析,預計今年二代棉鈴蟲在我省棉田偏輕發生,百株累計卵量在150-220粒之間,發生期與常年相當,卵盛期在6月19-29日,卵峰日在6月25-26日。
預報依據:
1、麥田一代幼蟲量有所上升。據渭南市各縣5月21—23日麥田網捕一代幼蟲,平均2.31/百復網,分別比2008年、2006年、2005年+17.3%,-32.6%,-46.3%,最高田塊9頭/百復網,其中大荔2.45頭/百復網, 蒲城2.73頭/百復網, 臨渭1.25頭/百復網,華縣6.0頭/百復網。根據預測公式Y=22.17+69.73X±32(X為平均百復網幼蟲數),預計百株累計卵量為150—220粒。咸陽市涇陽縣植保站5月25-26日網捕調查,平均百復網0.6頭,低于2008年的1.78頭及2007年的1.7頭。
2、幼蟲發育期與往年相當。渭南市5月21-23日調查各齡期比例分別為:1齡6.9%,2齡28.3%,3齡42.1%,4齡14.8%,5齡6.8%,6齡1.1%。2、3齡占70.4%,低于去年的72.1%,而4齡、5齡占21.6%,高于去年的17.7%,用期距法推算,二代棉鈴蟲卵盛期在6月19—29日,卵峰日在6月25—26日,與去年相當。
3、氣象條件無不利影響。據氣象部門預報,我省棉區6月份陰雨日數多,降雨總量70—90mm,較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溫度25.1℃,比常年偏高0.2℃,對棉鈴蟲的發生無不利影響。
4、種(zhong)(zhong)植(zhi)品種(zhong)(zhong)不利(li)于(yu)其在(zai)棉田(tian)危害。我省主(zhu)栽魯(lu)棉研21、魯(lu)棉研28、晉(jin)棉26、中(zhong)棉41等抗蟲棉品種(zhong)(zhong),抗蟲性能穩定,不利(li)于(yu)二代棉鈴蟲在(zai)棉田(tian)發生為害。
來源:陜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