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業又面臨困境了。在這個當口,有關企業又把目光投向出口,期待像以往那樣通過出口來化解眼前的困難。但筆者認為,化肥企業應該明白,在目前的形勢下,再指望出口已經不現實了。
從宏觀上來說,化肥行業一向被認為是能源和資源性行業,大量出口化肥就意味著出口能源和資源。這與政府目前實施的保護能源和資源的宏觀政策相左。因此,政府不大可能大力鼓勵企業出口化肥。再說了,現在化肥價格形成機制已經改了,價格放開的同時還暫時保留了優惠政策,政府已經不“欠”化肥企業什么了,更難以在出口上幫化肥企業一把了。
當然,有人會說,現在國家正在千方百計擴大出口以拉動經濟增長,化肥多出口一點也是為宏觀經濟服務。國家要擴大出口是不假,但加大化肥出口對國內經濟的拉動作用并不大。2008年中國GDP總量超過30萬億元,而化肥全行業的產值不足3000億元,占全國GDP總量不足1%。在以往化肥出口最多的年份,出口量也不到化肥生產總量的10%。顯然,化肥就算是出口到最高量對整個經濟的拉動作用也有限。
再說了,造成化肥企業目前的困難形勢的主要原因是產能過剩。有統計顯示,就在困難局面下,化肥行業投資依然過熱。2009年一季度化肥行業投資同比仍大幅增長55.1%,新開工項目230個,同比增長60.8%。一邊是產能大量過剩,另一邊又要求國家支持出口,這不是明擺著要通過出口保護落后產能嗎?估計國家不會干這事。
而從市場情況來說,出口也難以化解化肥企業的困局。從目前中國化肥出口量價齊跌和化肥進口量小幅回升來看,國內國際化肥市場形勢與前兩年相比已經發生了逆轉,中國化肥出口國際市場的優勢并不明顯。就算是國家給政策,恐怕化肥也出不去。
看來出口是不能指望了,化肥企業還是在國內市場上多想想辦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