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決定“不能造假”
從二銨產品的生產工藝來看,生產制造偽劣的二銨產品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發生產品質量事故,出現產品質量不合格的情況,這樣的產品也是不允許出廠的。雖然目前市場上也有不法之徒將合格品或一等品的二銨產品更換成優等品的包裝來坑農害農,但隨著職能部門對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大,此種現象將會逐漸被杜絕。測土配方,科學施肥的普及推廣,使深受假冒偽劣產品之害的農民朋友漸漸覺醒了,以前總是礙于情面常常被經銷商“忽悠”,有位農民風趣地說“回回都上當,當當不一樣”。覺醒的農民朋友現在的購肥觀念就是以不要買到假冒偽劣產品為原則,就是要買那些不能造假或難以造假的產品,如尿素、二銨產品等,農民認為購買這些產品比較保險一點,不至于上當受騙。因此,農民的理性購肥心理將會使秋季市場二銨產品的銷量有所提升。
養分成本優勢明顯
目前二銨產品到達市場的價格已經接近產品的成本或成本倒掛。區域不同、品牌不同的同含量二銨產品的價格差距逐漸縮小。可見,價格合理才是農民朋友決定是否購買的關鍵。有位農民朋友扳起手指算起了帳:現在購肥尿素按1600元/噸計算,每個養分為34.78元;64%的二銨按2400元/噸計算,每個養分為37元;45%(15-15-15)的氯化鉀復合(混)肥按2150元/噸計算,每個養分為47元;45%(15-15-15)的硫酸鉀復合(混)肥按2300元/噸計算,每個養分為51元。如果按單一養分算帳,復合(混)肥料要比二銨產品每個養分高出10-12元。若按同等養分(45個含量)計算,每噸復合(混)肥料要比二銨產品高出450-540元。若按同等數量計算,64%的二銨120元/袋,可以施肥兩畝土地;45%(15-15-15)的硫酸鉀復合(混)肥115元/袋,只能施肥一畝半土地。由此可見,二銨的價格真是實實在在。
價值引導農民選擇
鉀肥價格居高不下,甚至還有上漲的趨勢,這就使得復合肥、復混肥、摻混肥等產品的成本大幅提高,與二銨產品形成鮮明的對比,迫使復合(混)肥、摻混肥廠家不斷降低鉀的含量,以迎合市場價格需求。然而,降低鉀的含量做法,更使農民朋友放棄了購買此類產品的想法,因為購買復合(混)肥就是為了增加土壤對鉀肥的需要,低鉀肥料對農民而言沒有太多的誘惑力,隨著秸稈還田的推廣普及和使用大量草秸有機肥料,有些農民朋友覺得土壤不再需要補充大量的鉀肥。況且,每畝地多花費幾十元購買含鉀的肥料,雖然能多產幾十斤糧食,但由于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其增產的部分只是產量增加,以投入與產出算帳,最后的收入卻沒有提高。因此在二銨價格相對較低的情況下,農民更傾向購買二銨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