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上半年至今,國內鉀肥市場一直處于扭曲的病態中。
一是鉀肥價格背離價值直線上漲。
其原因在于我國乃缺鉀大國、鉀肥常年靠進口,國際鉀肥價格瘋漲之下國內市場只能隨波浮沉。國內外鉀肥生產商、中間商謀取暴利,使得下游叫苦不迭,卻又只能被迫接受高價,不過與此同時,鉀肥的用量開始減少。08年下半年一場始料未及的金融危機侵襲了全球,幾乎所有得意一時的高端產品全部走入了下坡路,硫磺的悲劇就是最好的例子。鉀肥憑借著資源匱乏、市場壟斷的優勢,沒有迅速的徹底崩潰;但它畢竟不是蓮花、能夠“出淤泥而不染”,09年2月在經歷了一番痛苦的掙扎后,國內鉀肥價格呈現出直線下滑的趨勢,雖然國內部分大型貿易商曾幾度想要守住高價,同時國際鉀肥供應商也是欲通過限產保價等方式度過這次難關,但他們終究都白忙了一場。09年7月,印度以到岸價460美元/噸的價格簽訂了大量新合同,向全球宣告了國際鉀肥價格聯盟已經動搖,之后我國國內市場的鉀肥成交價也整體下滑至了2800元/噸左右的水平,大家都認為鉀肥價格正逐步理性回歸。
二是一個堂堂的鉀肥進口大國卻出口量驟增。
從今年前7個月的產量(197.1378萬噸)可以看出我國鉀肥產能在不斷擴大,該數據同比上漲26.8%(去年同期155.462萬噸)。雖說產量在增加,但我國鉀肥對外依賴度依然在70%左右,因此我國仍是缺鉀大國。不過7月的出口數據不禁讓我們大吃一驚,單月出口量12.28萬噸,環比增加2091.43%、而與2008年同比增加97553.2%。
由于我國鉀資源嚴重缺乏,為了控制資源流失,近幾年鉀肥出口關稅始終維持高位,目前為105%,所以出口很困難。據了解,7月出口的產品主要是通過保稅倉庫直接出口到美國、馬來西亞、印度、南韓和臺灣的進口鉀肥,平均離岸價接近480美元/噸,高于當前國內市場價。當前我國進口鉀肥庫存的確很大,而且受青海中小廠低價鉀肥沖擊,原本需求就不旺的市場把采購對象都集中到了青海中小廠鉀肥身上,另外邊貿進口的低價鉀肥也給國內市場帶來了一定沖擊,所以國內鉀肥價格下滑嚴重,很多貿易商面臨賠本風險,只能另謀他路。
目前我國國內氯化鉀交易價格已經遠低于印度CFR460美元/噸的成交價,國際鉀肥價格似乎尚未探底。當前國際市場多在關注中國的大合同談判,而國內越來越緊張的銷售壓力導致談判一拖再拖。我國應該盡可能壓低大合同價格,使之與國內消費水平拉齊,從而引領鉀肥市場走出扭曲困局,逐漸進入平穩、合理的通道。
(崔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