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行業協會在幫助化肥企業爭取出口新政,但在另一些人士看來,這種新政策并不應出臺。
昨日,CBN記者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下稱“石化協會”)了解到,該協會正在呼吁相關政府部門將原先的化肥出口關稅調整為零關稅。
提出這一建議的初衷是因為化肥企業存在經營困難。根據石化協會的報告,上半年,包括化肥在內的一些化工品表觀消費量增加較多,但價格卻始終低迷。
從2008年1月起,中國國內的化肥出廠價僅在2008年6月沖高到了2000元/噸以上,但很快在當年8月回落,目前在1600元/噸的價格線上掙扎。另一種化肥——磷銨也難以走出低價的局面。同樣是2008年1月,兩個典型品種貴州宏福、四川金河的磷銨出廠價都在3500元/噸以上,去年下半年一路下滑,目前兩種磷銨的報價在1500~2500元/噸之間。
因此,主要化肥公司今年上半年都出現業績下滑。云天化凈利同比去年前6個月降低了127%,磷肥龍頭六國化工凈利潤同比下降73%。
上述價格、銷量不盡如人意,不僅是由于目前金融危機期間農民買化肥開支減少,也因為化肥產量過剩,一些產品賣不出去。
記者從權威機構拿到的一份報告中就寫明,今年7月化肥的產量有559.5萬噸,同比去年增加了13.6%;1到7月化肥總計3786萬噸的數量,還是比去年增加10.4%。一位券商研究員對CBN記者表示,目前較高的產量加上本來市場需求不好,使得化肥價格不會在短期內提高。
而去年11月,財政部公布了對化肥產品的季度性關稅。新稅率方案中規定,當年12月1日到今年年底,對我國化肥產品設立基準價和淡旺季,給予化肥企業10%到110%的不等關稅。上海證券近日的分析報告指出,由于前期屬于淡季,化肥有約100萬噸的出口簽約量。
石化協會希望能夠將上述的季節性關稅取消,從而讓企業可以增加出口。
“國家設立關稅的目的在于,使化肥價格不要過高,穩定國內化肥價。”前述石化協會管理層人士表示。也就是說,使國內有足夠的化肥供應,市場競爭就激烈,價格不會太高,農民也買得起。
而多位研究員也告訴CBN,不應該將化肥行業的關稅取消。國泰君安[0.000.00%]的一位研究員就指出,化肥行業是資源密集型行業,還享受各方面補貼,“讓該行業廉價出口,是在浪費資源。”
國家已在特殊照顧化肥產業。比如供給化肥企業的天然氣價就要比其他工業企業低一些。
而且,政府為了讓農民能夠買得起化肥,也采取了補貼政策,這也能拉動化肥的銷售。今年,陜西、四川、寧夏、黑龍江等地區政府都對農民實行化肥補貼政策,其中榆林市政府為農民提供每噸化肥補貼150元的補貼政策,總計投入15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