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植保總站近日對全省雙季晚稻和單季晚稻主要病蟲發生趨勢進行了商會,預計全省單季晚稻和雙季晚稻主要病蟲將中等至偏重發生,但總體發生程度將輕于2008年。蟲害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為主,病害以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為主。
稻飛虱
預計稻飛虱六(4)代在雙季晚稻主產區中等至偏重發生,皖南局部地區偏重至大發生;單季晚稻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全省發生面積約600萬畝次。當稻飛虱孕穗至齊穗期百叢低齡若蟲1500頭(褐飛虱占60%以上)-2000頭(白背飛虱占60%以上),齊穗期以后百叢低齡若蟲2000頭,農戶可選用吡蚜酮、噻嗪酮、乙蟲腈、噻蟲嗪、毒死蜱、敵敵畏等進行防治。
稻縱卷葉螟
皖西南、江淮南部、沿江稻區和皖南局部單、雙季稻混栽,栽插期不一、有利于二化螟的輾轉、集中為害。預計稻縱卷葉螟六(4)代偏輕至中等發生,皖南局部地區偏重發生。第一低齡幼蟲高峰期在9月上旬前期,第二峰在9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當稻縱卷葉螟孕、抽穗期百叢低齡幼蟲50頭時,農戶可選用甲維鹽、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丙溴磷等進行防治。
二化螟
二化螟二代殘留量較近2年有所回升,其中潛山縣和安慶市易秀區較高。預計二化螟三代全省中等發生,皖西南部分地區偏重發生,低齡幼蟲盛期在9月上旬,全省發生面積約400萬畝。當二化螟每畝卵量100塊時,可選用阿維菌素復配劑、氟腈?三唑磷、殺蟲單?Bt等進行防治。
紋枯病
今年大部分地區旱稻和中稻病情均較重,環境菌量高,大部分地區病情重于往年同期。預計雙季晚稻紋枯病全省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300萬畝。農戶防治紋枯病選用井?臘芽、噻呋酰胺、丙環唑?苯醚甲環唑、井岡霉素等。
稻瘟病近年來稻瘟病回升趨勢明顯,預計稻瘟病雙季晚稻和遲熟單季晚稻感病品種將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250萬畝。在防治葉瘟時,農戶發現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葉率達3-5%時施藥防治1次-2次;在防治穗瘟時,感病品種破口前3天-5天噴藥預防,一周后補治一次。農戶防治稻瘟病可選用三環唑、稻瘟靈、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桿菌等。
稻曲病
單季稻稻曲病感病品種近年來連續偏重發(fa)生(sheng),田(tian)間菌源累(lei)積(ji)量(liang)大。預(yu)計(ji)稻曲病早熟雙季晚稻和(he)遲熟單季晚稻感病品種將偏重發(fa)生(sheng),發(fa)生(sheng)面積(ji)約150萬畝。農戶防治稻曲病可(ke)以選用戊唑醇、井?臘(la)芽、井?烯唑等,在破(po)口前7天(tian)-10天(tian)第(di)一(yi)次施(shi)藥,破(po)口期補治一(yi)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