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出口是消化國內產能的重要渠道,國際、國內尿素市場互相影響日益加深,中國尿素出口成為調節國內供求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受國家出口政策的影響很大。
從2003年開始,中國的尿素出口量激增;2005年開始,國家開始通過出口政策調整限制尿素出口,保障國內供應,促進國內價格穩定。國際國內相互影響最明顯的例子是2007年第四季度,3個月內中國尿素集中出口了290萬噸,占全年出口總量的55%,有力地提升了2007年下半年本來極其低迷的市場價格,并且是2008年春季尿素價格迅速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
今年下半年,除印度等少數幾個國家由于本國政府對化肥價格實行高額補貼使化肥的實際消費保持穩定甚至略增之外,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肥料工業聯合會(IFA)預計2008/2009年度全球尿素消費量將同比下降1.6%。第四季度國際市場尿素供需缺口不大,盡管11—12月份中國尿素仍將繼續出口,但是價格很可能僅能保持在前期出口價格的水平,因此對國內尿素市場的拉動作用很可能不太明顯。
受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發展緩釋控釋肥料以及耕地面積減少的影響,預計未來幾年國內尿素消費量將僅能保持有限的增長,遠遠低于我國尿素新增產能的增長幅度。因此,中國過剩的尿素產量必將尋求國際市場的機會;據IFA估算,全球尿素供應/需求平衡已從2007年的供應緊張演變成2008年和2009年的過剩逐漸增加。考慮到世界主要尿素出口地區的尿素生產成本均明顯低于中國,因此中國尿素很難超量出口。即使國家對尿素出口予以完全放開,也不太可能完全消化中國尿素過剩的產能;2003-2008年期間尿素出口數量占當年產量的比例大約在3%-9.7%之間,最高值為2007年出口526萬噸,占當年產量的9.7%。未來兩三年內預計很難超過這一峰值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