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尿素生產企業主要以煤炭、天然氣、油渣作為原材料。其中煤炭為原料的約占62%,天然氣約占26%,剩下的則是以油渣為原料。因為我國的天然氣價格仍實行政府指導價,并且給予化肥企業用氣優惠價格, 因此與煤頭尿素企業相比,氣頭尿素企業的原料價格具有一定優勢。
  “我們的用氣包括化肥優惠用氣和工業用氣兩部分,各占50%左右比例,天然氣成本在行業內是比較高的。”四川美豐 證券部的曹女士告訴記者。
  而天然氣強烈的漲價預期給相關公司產生了不小壓力。天相投資的報告表示,中石化川氣東送天然氣出廠價最終定在了 1.408 元/立方米,較目前的西氣價格上漲了100%以上。
  瀘天化 (000912.SZ)和川化股份 的大股東四川化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其2009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中提到, 2006年至2008年,發行人所獲供氣量均保持在20億立方米/年左右,天然氣供應情況相對穩定,但每年仍有20%的需求缺口需通過市場解決。
  從2007年11月10日起,國家發改委將工業用氣出廠價格由原來的1.0525元/立方米上調至1.365元/立方米。
  “隨著川氣東送的價格正式實施,可能在明年帶動化肥企業用氣價格上漲,但肯定還會有優惠政策,不可能像工業用氣那樣的水平。”凱基證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說。
  該人士表示,倘若天然氣價格漲到1.4元/平方,像四川美豐這樣規模比較小的企業就處于虧損邊緣,像云天化 這類使用單套裝置,規模比較大的企業,還能保持10%—20%的毛利。
  “但是,如果不漲價的話,化肥企業所需的天然氣供給會更加緊張,目前,因為天然氣供給不足而造成的停產檢修時間呈現越來越長的趨勢,而它的生產成本卻是依然存在的,所以也會對利潤造成比較大的負面影響。”該人士說。
  云天化在9月25日發布的三季度業績預虧公告中提及,造成業績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受天然氣供應緊張影響,導致公司合成氨、尿素裝置有效生產時間減少、停車損失增加。
  “因此,天然氣價格無論是漲還是不漲,對相關上市公司都是負面的影響。”上述分析人士如是評述。比如,甲醇領域,四川美豐的2009年中報 顯示,其甲醇的營業收入為461.53萬元,而成本卻高至1140.71萬元。倘若天然氣漲價,成本壓力會更大。
  成本難轉嫁
  “應對天然氣漲價有三招,一是調整產品結構,減少對天然氣原料的依賴,二是提高產品的出廠價向下游轉嫁成本壓力,但廠商得有議價能力;三是擴大產能實現規模經濟 ,通過量的提升消化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興化股份 (002109.SZ)董秘王東潮說。
  天相投資的報告表示,興化股份(002109)現擁有45萬噸/年硝酸銨生產能力,隨著IPO項目(25萬噸/年硝酸銨、6萬噸/年濃硝酸技改)將在2009年底完工,該公司產能將達67.5萬噸。
  2008年,興化股份的天然氣采購均價為875.63元/km3,但從2008年11月5日起,該公司采購的天然氣價格上漲0.05元/m3,預計2009年將增加成本900萬元左右。
  王東潮表示,如果天然氣的價格漲幅在0.2—0.3元之間,對硝酸銨的企業而言,還是能保本的。
  例如多孔硝胺,明年的產量在20萬噸以上,目前這個產品是供不應求,價格目前相對穩定,在2000元/噸以上,這樣就可以消化天然氣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即使價格上調100元/噸,對下游的接受能力估計沒有太大的影響,不過前提是硝酸銨的未來不能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王東潮表示。
  通過產品漲價以應對成本上漲是接受采訪的眾多上市公司頻頻提到的措施。“如果天然氣真漲價,估計全行業會以產品漲價以應對。”上述四川美豐人士說。
  不過,對于尿素、甲醇而言,提價空間似乎并不如想像的那樣樂觀。
  根據氮肥工業協會的預計,2009年底我國尿素產能將突破6300萬噸,而國內市場的有效需求僅為5100萬噸,存在1200萬噸的過剩產能。國內產能的過剩,給尿素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很大壓力。
  另據亞化咨詢上海公司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甲醇產量493萬噸,凈進口340萬噸,而截至上半年,國內甲醇實際產能有1357萬噸,即國內甲醇開工率僅36%。二甲醚開工率估計也僅兩三成。
  “能否將成本的上漲向下游轉嫁,還是個疑問,最后估計也只能在節能減耗方面下工夫。”上述赤天化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