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羅田縣鳳山鎮農資公司經營部的張勇1984年參加工作時,就到了縣生產資料門市部,在羅田從事農資銷售已25年。據他介紹,在羅田這樣的山區縣做農資生意,主要受到了三點局限。
市場不大
“農資生意要好,市場必須大。”張勇說。但在山區農資用量很小,鳳山鎮與他同級的經銷商就有12家之多,共同爭奪著這塊不大的蛋糕。
當地的主要大田作物是水稻,一年種植一季。今年國家的水稻收購價格為1.7元/公斤,雜交稻在年頭好時畝產量也就600公斤,每畝的毛收入為1000 元。張勇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細賬:每畝水稻復合肥50元,請人犁田70元,插秧100元,農藥30多元,種子30元,收割費100元,尿素30多元,再加上其他的費用40多元,每畝的純收入只有500多元了。而在當地,種植2~3畝的農民算是大戶了,僅靠這點收入是無法維持全家生計的,因此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外出打工。
板栗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羅田更是首批命名的全國板栗之鄉。但這些樹“比較爭氣”,管理粗放,產量卻不低,當地農民一般只在秋種油菜時順便撒一點過磷酸鈣和硼砂作為底肥,基本不追肥。每畝樹用過磷酸鈣40元左右,硼砂10元左右。一年防治盲蝽蟓用藥一次,花費在10元左右。板栗米(即剝掉外殼的板栗)賣到加工廠7~8元/公斤,零售能達到10元/公斤以上,一畝板栗一年能產500多公斤,但農資經銷商在這上面卻沒有什么收入。
進貨渠道特殊
張勇告訴記者,尿素的進價很長時間維持在1570元/噸,這在尿素市場低迷的狀況下算得上高價了。原來,當地的化肥供應商處于一種近似壟斷的地位,外地肥一旦進入當地,當地的尿素總代理就以降價的方式保護這塊市場。
因農藥在當地的用量太小,沒有哪家農藥公司愿意在這里設總代理。張勇經銷農藥只能通過浠水、蘄春的朋友,進貨時幫他多進一點。這就是進貨渠道的特殊所在。
開銷巨大
在這樣的經營狀況下,張勇卻有來自店里和家中的巨大開銷。他每年門面的房租費加上工商、農業執法大隊、環衛、城管等收取的各種費用在7000元以上。
他的孩子正在讀大學,年花費10000多元。每年2000元的養老保險金已經三四年沒有交了,張勇說他以前在供銷社時的同事有七八年沒交的。
采訪期間有一村級的經銷商來批發一噸多的化肥,張勇一個人把化肥給這人裝了車,可他今年已經45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