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日,由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和山東金正大集團負責起草的我國首部《緩釋肥料》國家標準(GB/T 23348-2009)正式頒布實施。這不僅填補了國際空白,而且也標志著我國緩釋肥料產業將進入又好又快發展的新階段。
對于緩釋肥料生產企業和產品來說,國標是一道門檻,而對于整個行業、產業來說,國標是其發展的助推器。有了國標,我國發展緩控釋肥料無疑將朝著又好又快方向發展。
行業發展將又好又快
——我國首部《緩釋肥料》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現在,說到緩控釋肥料,許多經銷商就會想到能夠使金魚在放有化肥的水里自由自在游玩的那種肥料,它與傳統速效化肥相比與眾不同,具有長效、可控、緩釋,其肥料養分不會一下全部釋放,而是根據作物需肥規律緩慢釋放。那么這些特點,如何去檢測、驗證、鑒別?其依據是什么呢?2009年9月1日,由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和山東金正大集團負責起草的我國首部《緩釋肥料》國家標準正式頒布實施。自此檢測、驗證、鑒別緩控釋肥料有了標準,有了依據無疑將推動我國緩控釋肥料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我國出臺緩控釋肥料國標十分迫切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由于緩控釋肥料具有節約能源、利用率高、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等特點,近年來我國緩控釋肥料產業發展非常迅速,產品得到市場認可。但我國緩控釋肥料質量標準還是空白,國內還沒有一套相對統一的測定緩控釋肥料養分釋放參數的測試方法,不同單位之間往往根據自身條件,采用不同的測定方法,造成養分釋放參數難以比較。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規范市場,從而造成優劣難辨,合格產品市場開拓緩慢。為此,如何確保我國緩控釋肥料又好又快發展成了擺在人們面前的關鍵課題。而國家標準就是解決這一課題的一把金鑰匙,不僅可以規范市場,而且可以引導科研單位的研究方向,促進企業技術進步。
因此,我國出臺緩控釋肥料標準十分迫切,緩控釋肥料國家標準的出臺直接影響著農民的切身利益。有關人士表示,此次由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和金正大集團負責起草的我國首部《緩釋肥料》國家標準起點高,其目的就是考慮到,我國緩釋肥料行業剛開始發展,嚴格標準可防止魚目混珠,使其向健康快速的方向發展。同時,《緩釋肥料》國家標準是以市場為導向,在科學性、前沿性和可行性的基礎上全面細化,廣泛征集社會各界意見,保障與國際接軌,以提高我國緩釋肥料在市場及貿易中的適用性。
2010年3月換包裝企業應早做準備
眾所周知,我國緩控釋肥料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緩控釋肥料》行業標準(HG/T 3931-2007)于2007年10月1日實施,讓人們真正清醒地認識到,緩控釋肥料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新型肥料產品,迎來了產業發展的春天。時隔不到兩年,我國首部《緩釋肥料》國家標準正式頒布實施,被業內譽為行業發展的助推器,無疑將引導行業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
據了解,國標是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提出,除了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山東金正大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負責起草的單位外,參加起草的單位還有山東農業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在今年的9月1日到2010年3月1日將實行雙軌制,標準實施之日六個月后,市場上的緩釋肥料產品外包裝禁止標注 HG/T 3931-2007。隨之《緩控釋肥料》化工行業標準廢止;為此,有關人士提醒相關生產企業應提前做好執行新標準的準備工作。 只要叫緩釋肥料就要執行國標
標準是產品技術質量的象征,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是生產和流通商共同遵守的市場規則。《緩釋肥料》國家標準的出臺,將規范市場經營秩序,推動產業健康發展,維護廣大農民和企業的利益。
據了解,《緩釋肥料》國家標準適用于氮肥、鉀肥、復混肥料、摻混肥料(BB肥)等產品的所有顆粒或部分顆粒經特定工藝加工而成的緩釋肥料。不適用于硫包衣尿素(簡稱SCU)等無機包膜的肥料,不適用于脲醛緩釋肥料,也不適用于利用硝化抑制劑、脲酶抑制劑技術延緩養分形態轉化的穩定性肥料。已有國家或行業標準的緩釋肥料如硫包衣尿素等執行相應的產品標準。作為國標起草人之一的山東農業大學張民教授解釋說,雖然上述的肥料不適用于國標,但如果標注為緩釋肥料,就必須執行這一標準。同時,他還解釋說,《緩釋肥料》國家標準雖然為推薦性標準,但如果包裝上打上國標的號(GB/T 23348-2009),就必須強制執行。
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常務副主任 劉剛:
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規范國內外市場
此次出臺實施的《緩釋肥料》國家標準,分別對緩釋肥料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識、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有關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適用于氮肥、鉀肥、復混肥料、復合肥料等產品的所有顆粒或部分顆粒經特定工藝加工而成的緩釋肥料。為了讓業內對新標準有更深入的了解,近日記者采訪了國標主要起草單位相關負責人——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常務副主任劉剛,請他對新標準進行了解讀。
國標是行業基本標準,旨在規范國內外市場
劉剛表示,目前國際上僅有緩控釋肥行業標準,此次我國出臺實施的《緩釋肥料》國家標準是全世界第一個緩控釋肥國家標準,也是我國緩控釋肥行業的基本標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他介紹,近年來,我國緩控釋肥料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品種、質量都有很大突破。在節約資源、實現環境友好、節能減排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也因為緩控釋肥料的這些優勢,國家現在高度重視緩控釋肥料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由于緩控釋肥料的養分釋放期較長,如何準確快速地檢測和評價其養分釋放規律以及其潛在的養分有效性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必須要出臺一個規范的,符合目前行業發展需要的緩控釋肥料國家標準。目前,國際上較有影響力的標準制定機構有國際標準化委員會(ISO)以及美國的公職分析家協會標準(AOAC)等,但他們對于緩控釋肥料仍然沒有統一規范的標準。而與此同時,由于緩控釋肥料價格比普通肥料要高,許多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對一些沒有緩控釋料效果的肥料,也冠以“緩控釋肥料”的名義銷售,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少量沒有達到緩控釋肥料標準的肥料還銷往國外,出現燒苗等不良效果,對我國同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造成惡劣影響。此外,國外同類產品也在進入中國市場,而且數量還在逐年增加。因此急需統一的評價緩釋性能的方法和相應系列產品標準的出臺,來規范國內和進口緩控釋肥的質量,使其能有效規范的鑒定。此次《緩釋肥料》國家標準實施對于規范這類產品的生產、銷售和質量監督,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規范國際市場也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國標更具現實考量,體現行業發展與國際接軌
在解讀過程中,劉剛也對行標和國標的區別進行了對比,他認為國標是在行標的基礎上制定的,吸取了行標在實行過程中的經驗,對緩釋肥在測定過程中的具體指標和要求作了一些修改,更具有現實的考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和行標相比,國標的名稱發生變化,行標的名稱是《緩控釋肥料》行業標準,而國標則改為《緩釋肥料》,這一改變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因為名稱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標準的使用范圍。對此,劉剛作出解釋,他說,自《緩控釋肥料》行業標準實施后,有觀點認為標準的名稱和適用范圍不匹配,建議按類型分別定標準,但在征求意見工作會議上很多代表認為目前緩控釋肥料市場的混亂類似二十年前的復混肥料市場,應有一個最基本的標準來進行規范,否則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產品以現行國標或行標以外的產品名稱按企業標準進入市場,擾亂市場秩序,廣大農民消費者和企業的合法利益很難得到保護。
但是,國際上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的現行標準中只有緩釋肥料的術語和定義,還沒有控釋肥料的定義,日本也稱緩效性肥料,只有IFA(國際肥料工業協會)有緩釋和控釋的定義。在ISO《肥料和土壤調理劑術語》中對緩釋肥料的定義,是指養分所呈的化合物或物理狀態,能在一段時間內緩慢釋放供植物持續吸收利用的肥料。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按照制作過程將緩釋和控釋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生物或化學作用下可分解的有機氮化合物,比如尿素和醛類的縮合物,被稱為緩效或緩釋肥料;另一類是對生物和化學作用等因素不敏感的包膜肥料,被稱為控釋肥料。但在美國和歐洲的官方機構和文件中,緩釋和控釋肥料并沒有嚴格的區分和界限,將這一類肥料統稱為緩控釋肥料,執行同樣的標準。
據劉剛介紹,國內學術界對緩釋肥和控釋肥的界定標準是:緩釋肥料是通過養分的化學復合或物理作用,使其對作物的有效態養分隨著時間而緩慢釋放的化學肥料;控釋肥料是指以各種調控機制使養分釋放按照設定的釋放模式(釋放率和釋放時間)與作物吸收養分的規律相一致的化學肥料。
從技術上講,控釋肥是緩釋肥的高級形式,由于目前沒有《控釋肥料》相關標準,控釋肥可以按照《緩釋肥料》國標執行,他們也在考慮下一步會盡快制定《控釋肥料》的國家標準。正是綜合多種因素,起草小組經討論擬將國家標準名稱定為《緩釋肥料》,術語和定義與ISO和CEN一致,這不僅是出于未來讓標準執行范圍劃分更細的考慮,同時也是我國緩控釋肥行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的體現。
其次,國標中關于產品一些具體指標要求也有所放寬。譬如,國標的核心指標是緩釋肥料在25℃靜水中浸泡24小時初期養分釋放率小于15%,28天累積養分釋放率小于80%,在標明的養分釋放期內累積釋放率大于80%。而在行標中,28天累積養分釋放率標準則為75%。這使得企業在生產緩釋肥產品過程中更容易達到標準。劉剛認為,做出這樣的調整,主要是考慮到我國國情,將指標放寬有利于企業對發展此類肥料的積極性,使得緩釋肥料在我國更健康地發展。
再次,行標中,對磷元素釋放量的測定也有具體規定,而國標中不再提及磷的相關內容。劉剛解釋,在標準起草過程中,有很大部分觀點認為緩釋肥料的核心是對氮的緩釋,而緩釋 【打印本文】 【舉報】 【關閉】【責任編輯:YanB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