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鉀肥是中國鉀肥行業最主要的企業,公司的唯一主營產品是氯化鉀。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過持續的擴產,目前總產能達到210萬噸,權益產能為121萬噸。2009年公司的鉀肥產量占國產鉀肥的40%以上,占全國正常年份鉀肥消費量的25%左右。
鹽湖鉀肥所在地察爾汗鹽湖是我國最大的可溶性鉀鎂鹽礦床,各種鹽的總儲量達600億噸,其中已探明的氯化鉀儲量達5.4億噸,控股股東鹽湖集團和鹽湖鉀肥擁有大部分區域的采礦權。技術方面,作為中國鉀礦開采和鉀肥生產的先行企業,鹽湖鉀肥(及鹽湖集團)通過自主研發,掌握正浮選-冷分解、反浮選-冷結晶以及兌鹵法等氯化鉀主流生產工藝,產品品質高,規模優勢明顯。
雖然全球鉀礦資源比較豐富(可采儲量折K2O約84億噸),但是資源分布很不均衡,全球鉀肥供給呈典型的寡頭壟斷格局。以加拿大Potash、美國Mosaic、前蘇聯Belaruskali、Uralkali為首的少數企業組成銷售聯盟,每年同中國、印度、巴西等全球各鉀肥進口國分別談判,達成國際鉀肥貿易基準價格。
由于鉀肥在農業上的不可或缺性,以及資源分布的高度集中,我們預計,鉀肥行業供給方優勢格局將長期延續。鹽湖鉀肥作為中國鉀肥的支柱企業,一方面對于保障國家的鉀資源安全起到戰略作用,另一方面也將長期受益于供方優勢的行業格局。
2007年起,國內外鉀肥價格大幅上漲。進口鉀肥推動的高價導致08年下半年起國內需求出現明顯萎縮,氯化鉀價格從08年9月接近5000元/噸的高位逐級回落。09年9月底起,95%氯化鉀市場價格出現恐慌性下跌,最低跌至2400元/噸以下。由于市場需求的萎縮,鹽湖鉀肥09年前3季度的經營形勢低迷。
公司1-9月氯化鉀銷量僅97萬噸左右,庫存最多增加到220萬噸。
我們認為,目前鉀肥價格已處于底部區域。進入10月底,隨著隨著冬儲時間的臨近以及東北市場的啟動,鉀肥下游的復合肥廠家將陸續開工,國內鉀肥價格也開始出現企穩回暖的勢頭。鹽湖鉀肥有望重新回到利潤逐季環比增長的軌道。
鹽湖鉀肥的控股股東鹽湖集團(000578)持有公司30.6%的股份。2009年7月25日,鹽湖鉀肥公告了修改后的換股吸收合并鹽湖集團報告書(草案)。由于歷史原因,鹽湖鉀肥與鹽湖集團之間存在大量關聯交易,特別是鹽湖鉀肥及其子公司需要大量使用鹽湖集團的鉀礦資源。我們認為,鹽湖鉀肥吸收合并鹽湖集團是公司長遠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合并之后的公司還能夠更好地推進氯化鉀固礦液化項目、鹽湖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實現公司長期的良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