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見諸于世,距上一次有關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政策出臺,已經相距十年。同時,此次新政對化肥流通體制改改革的力度之大,對化肥流通狀況和化肥生產、市場的影響之深很難一言以蔽之,這樣說可能不過分:新政策的出臺足以寫入化肥行業大事記之中。
但奇怪的是,時至今日我們并沒有聽到基層經銷商對于化肥流通新政策的反響,甚至電話中也很難對記者談出對流通新政的具體感受。無獨有偶,在近日工信部為聽取流通新政反響舉行的化肥生產企業座談會上,企業對新政策的反響不但沒有預想的熱烈,還提出了一堆對現狀的意見。
說起來,化肥流通從專營包銷到近十年的主、輔流通渠道,到為企業網開一面,再到目前的全面放開,走過了一條并不平坦的道路。每次的改革都經過各方業內人士的艱辛努力和不斷訴求才得以發展。那么,為何此次化肥流通力度最大的變革卻在基層經銷商和生產企業都聽不到熱烈反響呢?
其實,沒有熱烈反響也是一種反響,那就說明流通新政目前在基層尚未得到充分落實。這正如基層經銷商所言的“沒聽到什么動靜”、“沒看到什么變化”。也如生產企業所一再強調的 “變化了的,是以前所變化而這次得到了名分。而一些影響較大的負面現象眼下尚未得到糾正”。不管是經銷商還是生產企業,他們除了對流通新政表示歡迎之外,更渴望的是基層對新政的具體操作辦法。
對流通新政反響不熱烈的另一原因是政策受眾沒有跳出傳統思維模式。以前的主渠道在新政面前失去了往日的權力這自不待言,而作為多年來一直呼吁改革化肥流通體制的生產企業,也并非立刻就能脫離原來體制打出一片天地,氮肥協會就認為,企業重生產輕營銷的慣性仍在,多次呼吁企業要重視建立健全自己的營銷服務體系。
新的政策出來了,一方面我們期望各地、各部門執行細則的早日面世,把政策落到實處;同時更期望企業和經銷商轉變思路,研究政策,依靠政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