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建國以來,就一直在喊口號要實現農業的機械化和現代化生產。但是發展了這么多年,依然沒有實現農業的機械化和現代化,反而由于化學肥料的濫用,導致了我國農田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新型肥料的發展是未來我國化肥行業發展的需求。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指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的保護,對高效農業和綠色無公害農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將來的農業發展中,環保高效的新型肥料將會備受人們青睞。目前,不管是在政策層面還是實際的市場層面,新型肥料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在政策方面,政府在十七大的時候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社會,這對我國的農業發展提出了要求。因為農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生態文明,而農業化肥的污染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染之一,這就要求農資行業要在化肥方面進行創新,發展新型的高技術、高效能、無污染的環保節能型化肥。加上三農問題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近幾年發布的1號文件都是關于三農的問題,由此可見國家對農業發展問題的重視,新型肥料的發展在將來也可能會在政策上得到扶持。
而在市場方面,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加行化肥行業的產能過剩,2009年,我國化肥行業的處境十分艱難。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以緩控釋肥料、微生物肥料、腐植酸肥料為代表的新型肥料行業卻能夠得到穩定的發展,如山東金正大、江蘇科邦、上海綠樂等新型肥料企業已經迅速崛起,這說明,在我國新型肥料的發展適應農業發展的需求,市場潛力很大。
以緩控釋肥料為例,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化肥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緩控釋肥料的產能已達到240萬噸/年,其中硫包衣肥料80萬噸,樹脂包衣肥料55萬噸,脲酶抑制劑穩定性肥料50萬噸,“肥包肥”35萬噸,以及脲醛緩釋肥料25萬噸。緩控釋肥料的產量達到60萬噸,已占世界緩控釋肥料產量的一半。
常軼智認為,目前,緩控釋肥料、生物肥料、腐植酸肥料等新型肥料是國內外研究新型肥料的發展方向。現在在我國新型肥料已得到較廣泛的應用,今后,隨著人們對新型肥料認識的逐步加深,我國新型肥料行業的發展空間將會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