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滿洲里海關統計,2010年1-4月經滿洲里口岸進口化肥30.4萬噸,價值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別增長3.5倍和3.4倍;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337.5美元,下降3%。
一、主要特點
(一)全部進口自俄羅斯。
(二)單月進口量環比連續下降。2010年1-4月份,經滿洲里口岸月度分別進口化肥10.2萬噸、7.7萬噸、6.9萬噸和5.6萬噸,雖在2009年進口量基數較低的前提下實現了月度進口量的同比增長,但已連續三個月環比下降,其中4月份進口量同比增長2倍,環比下降18.8%。
(三)絕大部分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進口。2010年1-4月,經滿洲里口岸以邊境小額方式進口化肥占同期口岸化肥進口總量的99.9%;其余以保稅倉庫貨物貿易方式進口,此貿易方式去年同期口岸無進口。
(四)私營企業占據進口主導地位。2010年1-4月,私營企業于滿洲里口岸進口化肥25.6萬噸,增長4.7倍,占同期口岸化肥進口總量 84%;國有企業進口3.4萬噸,增長1.8倍,占同期口岸化肥進口總量11%;其余為集體企業進口。
(五)進口全部為鉀肥。2010年1-4月,經滿洲里口岸進口氯化鉀24.6萬噸,增長15倍,占同期口岸化肥進口總量80%;進口鉀石鹽 3.7萬噸,下降3.3%;進口硫酸鉀2.1萬噸,增長82%。
二、市場前景
年初,受國際市場鉀肥交易價格大幅下降以及2009年末中俄鉀肥大單合同簽訂的影響,滿洲里口岸鉀肥進口量大幅增長。但是去冬今春我國出現的長時間、大面積、超低溫的冰雪天氣和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出現的嚴重旱情,嚴重影響到春季作物的正常播種,導致春季用肥量的大幅減少。受此影響,進口鉀肥多轉為庫存,國內鉀肥企業自3月中旬開工以來,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庫存。加之目前有70%的復合肥企業處于停產狀態,在需求低迷的情況下,高企的庫存,嚴重影響到鉀肥進口步伐,造成鉀肥進口量的月度下滑。
近期,國內氣候、農業政策等因素值得關注:
(一)從4月下半月開始,西南地區有幾次降雨過程,廣西、重慶、四川旱情基本解除,云南、貴州地區的干旱也得到緩解。據氣象部門預測,從現在到5月初,西南大部分干旱地區將多弱陣性降雨天氣,預計到5月份西南旱情將可望解除。而北方地區隨著天氣的回暖,延遲的春耕也將會在5月份到來。
(二)4月19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如實施冬小麥弱苗施肥、西南旱區覆膜種植和東北水稻大棚育秧補助,中央財政按每畝10元的標準,對全國11個冬小麥主產區5300萬畝弱苗麥田給予補助,將直接補貼追肥、育秧,這將直接增加化肥需求;另外增加高產創建補助,中央財政在已安排6億元高產創建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再增加5億元,新增資金向水稻產區傾斜。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中央財政撥付財政支農專項資金20.8億元,進一步扶持農業生產,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三、相關建議
一是加強近期國內化肥市場供需結構監測,適時調整供給步伐,穩定春耕生產用肥;二是加強對化肥進口的監測預警,積極發揮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作用,采取與國際主要供應商簽訂長期貿易合同等措施,穩定鉀肥進口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