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明確從7月15日開始,取消包括406個稅號產品的出口退稅,其中涉及290369904-29310004商品編碼區間內40余種農藥及中間體品種,“名氣”最大的當屬草甘膦。
目前全球經濟面臨二次探底、我國經濟復蘇尚不穩固,在如此敏感的時間節點上取消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結合近期國家調控多個行業投資、部分省份取消氯堿等 “二高一資”產品的優惠電價等諸多舉措來看,表明了政府為了完成節能減排任務、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保護國內資源的決心。同時也預示著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政策導向將由保增長轉向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預計一系列調整政策將相繼推出。
今年上半年農藥市場波瀾不驚,5-6月甚至可以說慘淡經營,農藥旺季產銷不旺、價格利潤走低、部分生產企業舉步維艱。在南方水患尚未平息、北方市場需求不旺、原料及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壓力之下,出口退稅取消新政此時推出,對農藥行業影響幾何?農藥行業如何應對與適應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值得業內人士認真去思考與分析。
筆者認為經濟方式增長和經濟環境的轉變,對農藥影響短期影響有限,而中長期來看利于農藥行業的健康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機遇大于挑戰。
一是農藥屬于精細化工范疇,多數品種并非“二高一資”產品,屬于資源經過多次加工增值的行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在石油和化工領域內影響比較大的應屬氯堿、純堿、電解鋁、水泥、無機鹽、傳統煤化工等行業,作為技術含量、附加值、準入門檻相對較高的農藥行業預計不會受到太多影響,只是未來部分基礎原料價格可能會因為政策影響而走高,同時短期內對部分農藥如草甘膦等生產企業出口有一定影響。
二是農藥消費去向是農業而非基礎工業,經濟方式轉變短期內影響到經濟的增速,“無農不穩”的理念將倍受重視,國家出臺調控“二高一資”產業發展同時,必然加強對農業的進一步重視和投入。近期農業部發布消息,今年夏糧單產因災略減,總產將與上年持平,而過去6年則是連續增產。同時今年南方水災嚴重,一定程度上影響秋糧收成。糧食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而需求旺盛糧價將有上行壓力。同時國外部分權威咨詢機構也預測國際糧價未來有可能上漲。國內外糧價有上漲可能和國家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將拉動低毒、高效農藥的國內市場需求和出口數量的增加。
三是基于上述分析,農藥市場與發展受到影響較小,前景值得期待,這并不表明農藥行業可以高枕無憂,農藥的發展正因為機遇的存在而更加任重而道遠。首先一定要突破過去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固有的規模化思維,做大再做大、擴張再擴張的發展理念,應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品種、工藝、環保處理的創新之中去。國家整體經濟方式的轉變引發的經濟環境的變化,做大的必將在市場上被做強的所取代。其次淘汰高毒、高污染品種,不是依靠國家政策的強制淘汰,而是通過技術進步,利用優質低價產品、環保清潔低成本工藝淘汰現有的品種與生產工藝。最后國內生產企業應認真分析自身生產與發展的條件,逐漸向適合農藥發展的區域富集,形成產業集聚;計劃投資建設農藥裝置的企業應認識到并非所有地區甚至開發區都適合發展農藥,也不是所有的農藥的品種都值得投資與發展,應科學的考量,科學的投資、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