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然界害蟲種群中本來就存在對農藥敏感程度不同的個體。殺蟲劑的使用過程,實際上是殺蟲劑對昆蟲種群起選擇作用的過程。每使用一次殺蟲劑,就會留下相對抗藥的個體,殺死相對敏感的個體,經歷優勝劣汰之后,也使得害蟲群體抗藥性水平有所提高。
現已查明:(1)抗藥性產生與害蟲及其生活習性有關。生活史短,每年繁殖代數多,接觸藥劑機會多的害蟲,如螨類、介殼類、蚜蟲、蚊蟲等最容易產生抗性種群。(2)一種害蟲對一種農藥產生抗性,往往對同類型的其他農藥亦有抗性,不同殺蟲機制的藥物之間不易發生這種交互作用。(3)同一種農藥連續使用次數多或處理濃度高,抗性形成快,反之則較慢。
一般來說,首先可以通過合理用藥,防止或延緩害蟲抗藥性上升。為此提倡采用包括選育、推廣抗性品種、改進栽培技術、開展生物、物理等多種技術綜合防治,盡量減少藥劑防治次數和藥量。其次,是選擇具有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蟲劑混用、輪用以及鑲嵌式施藥。再次,是提高施藥技術,如對癥用藥、適時噴藥、選擇高效機具、噴藥到位等,盡可能提高殺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