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商業(ye)推(tui)廣活(huo)動中,有一(yi)(yi)個著名概(gai)念――“最(zui)后(hou)一(yi)(yi)米”,即萬事俱備,只因最(zui)后(hou)一(yi)(yi)個環節的缺失(shi)而使推(tui)廣工(gong)作前(qian)功盡棄。
2005 年,農(nong)(nong)業部啟動了測(ce)土配方施肥(fei)工(gong)作(zuo)。日前,按農(nong)(nong)業部發布的(de)數字,項目實(shi)施單位已經從(cong)2005年的(de)200個(ge)增(zeng)加到今年的(de)2498個(ge),基本覆蓋了全國所有縣(xian)級(ji)農(nong)(nong)業行政區(qu)。但記(ji)者在青島調查發現(xian),測(ce)土配方施肥(fei)技術并未真(zhen)正(zheng)有效(xiao)落實(shi)到每個(ge)農(nong)(nong)民頭上,“最后一(yi)米”還明顯地存在于(yu)現(xian)實(shi)中。
耗時多(duo)年形成數(shu)據庫
測(ce)土配(pei)方施肥技(ji)術在國際(ji)上通(tong)稱為平衡施肥,是(shi)(shi)聯合(he)國在全世界推行(xing)的先進農業技(ji)術。它的內容概(gai)括(kuo)來說,一是(shi)(shi)測(ce)土,取土樣(yang)測(ce)定土壤養(yang)分(fen)含量;二是(shi)(shi)配(pei)方,經過對土壤的養(yang)分(fen)診斷,按照莊稼需要的營養(yang)“開出藥(yao)方、按方配(pei)藥(yao)”;三是(shi)(shi)合(he)理(li)施肥,就是(shi)(shi)在農業科技(ji)人員指導(dao)下科學施用(yong)配(pei)方肥。
1982 年,全國(guo)第二次(ci)耕地土壤(rang)肥(fei)力普查開始(shi),直(zhi)到2005 年結(jie)束,測土配方(fang)施肥(fei)的(de)(de)數據庫(ku)就基于(yu)(yu)這(zhe)次(ci)普查的(de)(de)數據。時(shi)間跨度如此之長的(de)(de)原(yuan)因則是(shi)受制于(yu)(yu)當(dang)時(shi)的(de)(de)技術條(tiao)(tiao)件,萊西市土肥(fei)站(zhan)站(zhan)長耿志軍(jun)告訴記者:“耗時(shi)多年的(de)(de)數據庫(ku)是(shi)個很復雜的(de)(de)工(gong)程,且(qie)由于(yu)(yu)以前(qian)條(tiao)(tiao)件不好(hao),都是(shi)采(cai)用人工(gong)操作(zuo),后(hou)來(lai)有了計算機(ji),才方(fang)便快捷,而(er)且(qie)這(zhe)個數據庫(ku)也不是(shi)固定的(de)(de),每年都會根據土壤(rang)養分數據的(de)(de)變化更新(xin)。
技術資金都不缺
打開(kai)互聯網(wang)搜索“測土配方施(shi)肥”,可以檢索到(dao)全國各地幾(ji)乎(hu)都有關于該(gai)項工(gong)作(zuo)的實施(shi)政策、工(gong)作(zuo)目標、工(gong)作(zuo)進(jin)度等等文件出臺(tai)。目前來看,技(ji)術和(he)資金基本上不會成為(wei)影響推(tui)廣(guang)的主(zhu)要(yao)因素。
青島農業大學和青島萊西市合作于2007年開發了一套名為“網絡化測土配方施肥系統”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農民可以直接上網查詢。“第一步,找到自己的耕地,根據地圖向導,萊西的農民就可以查找萊西,然后所在鄉鎮所在村,最后找到自己的地塊。”青島農業大學老師熊凱告訴記者,“第二步,地塊信息讀取,然后農民選擇要種植的作物,所施的肥料,系統就會根據固有的模型進行計算,什么樣的農藥要施多少。”
而(er)根據相關的(de)文(wen)件顯(xian)示,從技術推廣之初,國家就下了很大的(de)力氣在資金上(shang)進行扶持(chi),2005年(nian)、2006年(nian)、2007 年(nian)啟動的(de)項(xiang)(xiang)目(mu)縣(場)補(bu)貼(tie)資金額度(du)一般為(wei)16萬元(yuan)(yuan)至50 萬元(yuan)(yuan);2008年(nian)、2009年(nian)啟動的(de)項(xiang)(xiang)目(mu)縣(場、單位(wei))補(bu)貼(tie)資金額度(du)一般為(wei)30萬元(yuan)(yuan)至65萬元(yuan)(yuan)。2010 年(nian),農業部和財政部再次印發《2010年(nian)全(quan)國測土(tu)配方施肥補(bu)貼(tie)項(xiang)(xiang)目(mu)實(shi)施指導意見(jian)》。全(quan)年(nian)計(ji)劃免費為(wei) 1.6 億(yi)農戶提供測土(tu)配方施肥技術服務(wu),力度(du)不(bu)(bu)可謂不(bu)(bu)大。
"最后一(yi)米":竟(jing)是施(shi)肥習慣?
根(gen)據(ju)萊西市農業局土肥站的統計(ji),通過(guo)測(ce)土配(pei)(pei)方(fang)施(shi)肥技(ji)術(shu)的應用,作物(wu)產量(liang)都有增長,從8%到 30% 不等。耿志軍告訴記(ji)者:“測(ce)土配(pei)(pei)方(fang)施(shi)肥技(ji)術(shu)根(gen)據(ju)土地情況,精準施(shi)肥,保證不過(guo)度施(shi)肥。”
“但老百姓卻一時接受不了,”耿志軍很無奈,“雖然從實踐來看,這項技術完全可以在減少化肥使用(yong)量前提下保持(chi)作物產(chan)量不降低,甚至有大幅(fu)度的增長(chang),但很多農(nong)民由于多年種地養成的習(xi)慣,不用(yong)化肥就不放心,擔心產(chan)量會降低,所以寧肯按照(zhao)土法子,施多種肥、多施肥。”
記者檢(jian)索各地政策文件,其中大部分都有關于利(li)用(yong)媒(mei)體(ti)大力(li)宣傳該項技術的指(zhi)示,山東省(sheng)農業廳魯農土肥字〔 2005〕2號文件明確提(ti)出了“充分利(li)用(yong)各級電(dian)視、廣播、報刊雜志、網站等媒(mei)體(ti),廣泛(fan)宣傳測土配(pei)方施肥在糧(liang)食增產(chan)、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及(ji)生態環(huan)境保護方面的地位和作用(yong)。”但誰來做(zuo)、怎么做(zuo)?沒(mei)有答案。
一項全國大力推廣,花費了無數人力、財力實施的重大工程,最后竟然因為宣傳、推廣上的缺失而功虧一簣,無論如何十分可惜。看來,怎樣組織專門的推廣隊伍,實現大力度宣傳,是補上“最后一米”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