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年我市小麥、玉米病蟲發生趨勢,病蟲越冬基數調查結果,結合品種布局、作物長勢和氣候預測綜合分析,預計2011年全市糧食作物病蟲害總體為中等發生年,但,吸漿蟲、麥蚜等個別蟲害將偏重發生。
一、趨勢預報
小麥白粉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50萬畝。主要發生區為房山、順義、通州、懷柔、密云等區縣,其中農大211、農大175、京9428等品種易感病。
小麥葉銹病:輕發生,發生面積約10萬畝。主要發生在小麥生長中后期。
小麥蚜蟲:偏重發生,發生面積94萬畝。在全市小麥產區普遍發生,其中以穗期蚜蟲為害為主。
小麥吸漿蟲:偏重發生,個別地塊大發生,發生面積62萬畝,主要發生在順義、通州、房山、大興等區縣。
地下害蟲: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22萬畝。其中前茬是豆類、花生及保護性耕作的地塊蟲量偏高,發生較重。
玉米螟及鉆蛀性害蟲: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72萬畝。一代玉米螟偏輕發生,二、三代玉米螟中等發生;桃蛀螟、棉鈴蟲主要集中在玉米中后期為害,尤其臨近果園的玉米田發生較重。
玉米病害: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300萬畝次。春玉米種植區主要以大小斑病、絲黑穗病、瘤黑粉病、紋枯病、褐斑病為主;夏玉米種植區主要以大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褐斑病、紋枯病為主。
二、預報依據
(一)病蟲越冬基數總體高于上年,低于或接近常年平均值
據各區縣監測點對病蟲越冬基數調查,麥蚜平均百莖蚜量7.8頭,高于常年平均值(3.1頭)和上年平均值(1.5頭),密云越冬基數最高為30.4頭;小麥吸漿蟲平均蟲量14頭/樣方,比常年平均值(34.3頭)低,但明顯高于2005年以來各年的基數。其中,房山、大興、順義蟲量較高,平均每樣方蟲量分別為31.2頭、30.4頭、17.8頭;地下害蟲平均蟲量1.6頭/平米,最高9頭/平米,接近常年平均值;小麥白粉病在個別地塊零星發生,葉銹病未查到病株;玉米螟平均百稈活蟲量16.8頭,是上年基數的兩倍,但比常年平均值(27.4頭)偏低。其中:順義、平谷蟲量偏高,平均百稈活蟲量分別為26.8頭和23.4頭。
(二)冬前小麥長勢偏弱,抗病蟲能力減弱。
去年秋季小麥大面積實行品種的更新換代,全市統一更換品種面積達73.0萬畝,占全市種植面積的77.7%,大部分區縣對種子進行了統一藥劑拌種,對病蟲害的發生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但,目前全市種植的小麥、玉米總體抗病性較差,對小麥白粉病、玉米葉斑病等易感病。
據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調查,由于去年晚播麥比例顯著增加,一、二、三類苗比率各占三分之一,不利于形成冬前壯苗,抗病蟲能力減弱。
(三)氣候因素總體對糧食作物病蟲發生無不利影響
根據北京市氣(qi)象局(ju)、氣(qi)候中心(xin)2010年(nian)冬季(ji)至2011年(nian)夏(xia)季(ji)氣(qi)候趨勢預(yu)(yu)測,2010年(nian)冬季(ji)降(jiang)(jiang)水量比(bi)常年(nian)偏(pian)少(shao),平(ping)均氣(qi)溫(wen)接近(jin)常年(nian),對病(bing)害(hai)(hai)蟲(chong)(chong)安全越冬無不(bu)利影響。預(yu)(yu)計春季(ji)降(jiang)(jiang)水量接近(jin)常年(nian),平(ping)均氣(qi)溫(wen)略(lve)偏(pian)高,對小(xiao)麥病(bing)蟲(chong)(chong)發(fa)生比(bi)較有利。夏(xia)季(ji)降(jiang)(jiang)水量預(yu)(yu)計比(bi)常年(nian)略(lve)偏(pian)少(shao),平(ping)均氣(qi)溫(wen)比(bi)常年(nian)偏(pian)高,對秋糧作(zuo)物(wu)苗期(qi)病(bing)害(hai)(hai)發(fa)生不(bu)利,但對蚜蟲(chong)(chong)等小(xiao)型害(hai)(hai)蟲(chong)(chong)發(fa)生較為有利。
(北(bei)京市植物保護站農業(ye)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