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農資價格不僅上漲,而且出現了貨源偏緊的現象。
一些生產廠家為了逐利,在化肥銷售淡季大量出口,導致國內市場偏緊。生產原料價格的提高,也是農資價格上漲的另一個原因。當前農民大量購進農資,進一步拉動了農資價格上漲。
農資價格是把雙刃劍,太高影響農民采購,太低調運難度很大。
農資價格上漲貨源偏緊
春節剛過,最能感受到春耕到來的是農資銷售企業。
2月22日,記者在我省化肥銷量較大的定西市民豐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南川貨場看到,前來拉運化肥的車排起了長隊,裝運化肥的工人忙個不停。公司董事長賈天虎告訴記者,這幾天前來拉貨的經銷商太多了,每天化肥的銷量都在1000噸左右。
從去年10月份開始,國內化肥企業普遍上調了化肥出廠價格。記者了解到,二銨的市場銷售價每噸已由去年的近3000元上漲到現在的3700元,尿素去年每噸1700元,今年已經突破了2000元,磷肥由去年的每噸740元上漲到了現在的840元。賈天虎說,中石油的尿素價格到現在還沒有確定下來,與廠家暫時按每噸2000元結算。
2010年全國糧食生產大戶、玉門市黃閘灣鄉梁子溝村農民潘進勇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農機用的0號柴油每升也由去年的5.92元漲到了現在的6.97元。
省農牧廳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月份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大多在10%左右。其中地膜每噸上漲約1000元,上漲8.3%;農藥價格上漲5-8%;馬鈴薯種薯價格漲幅超過30%,玉米、棉花種子漲幅在10%左右,蔬菜種子價格普遍上漲5%左右。
今年我省春耕生產需要化肥200萬噸(實物噸),農藥3200噸,農膜9萬噸,有機肥3億噸,農作物種子1.5億斤,馬鈴薯種薯150萬噸。
“農資價格不僅上漲,而且貨源偏緊”。賈天虎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的化肥儲備是6.5萬噸,與去年相比少了1.3萬噸。省農資化肥有限責任公司是我省最大的化肥儲備經銷企業,年銷售化肥50多萬噸,銷售額12億元,總經理孔杰告訴記者,目前全省的化肥儲備量偏緊。
三大原因導致農資價格上漲
今年化肥供應偏緊與一些生產廠家逐利有關。據了解,目前國外尿素每噸2700元,二銨每噸4000多元,均高于國內,所以一些化肥生產企業在銷售淡季5—9月出口關稅最低時,就加大出口。
據海關統計,2010年1-11月我國累計出口化肥1390萬噸,價值45億多美元,出口的量、值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85%和137%以上,是歷史最高點。大量化肥出口,導致國內市場偏緊。
孔杰還認為,受冬季我國北方采暖影響,一些企業不得不停產保障民用天然氣,化肥企業冬季生產量減少,貨源不足。
生產原料價格提高是農資價格上漲的另一個原因。煤炭、石油等是化肥、農膜等農資產品的上游原材料,去年以來價格大幅上漲,加之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農資產品生產成本增加。同時,受成品油價格大幅上漲及整治超載運輸雙重因素的影響,農資產品運輸成本增加,也推動了農資銷售價格的上升。
今年農資價格上漲,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了農民提前搶購化肥的現象。記者在定西市民豐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南川倉庫看見,不時有開著農用三輪車前來購買化肥的農民。該公司總經理董俊機分析說,每年秋季是農民儲備化肥的時候,由于去年秋季化肥生產廠家突然漲價,農民大都持幣觀望,農資經銷商也不敢進貨,春節過后,供需出現缺口,進一步拉動了農資價格上漲。
農資價格成了雙刃劍
“農資價格在漲,肥料還得買呀。”前來購買化肥的定西市鳳翔鎮小西岔村農民厚席說,現在莊稼離開了化肥就是長不好。
厚席今年春耕買了15袋化肥,總共花去了1988元,與去年相比多支出500元。
種糧大戶潘進勇承包土地5000多畝,去年生產糧食3000多噸,他告訴記者,去年每畝種植成本650元,今年農資上漲又將增加20%的成本,這樣算下來,每畝將增加成本130元,種糧由微利變為無利。
面對今年農資漲價的形勢,潘進勇只能為保本而減少投入。類似這種情況的農民,還大有人在。
孔杰告訴記者,農資價格是把雙刃劍,價格太高,影響農民采購;價格太低,調運化肥難度很大。
據了解,去年春耕由于低溫雨雪天氣導致種植推遲,造成化肥銷量大減、庫存積壓,省農資化肥有限責任公司僅尿素儲備就虧損500多萬元。眼下讓孔杰擔心的是,如果干旱持續,對農資銷售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農資價格的上漲已引起了省政府的關注。日前,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就農資價格上漲專門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采取措施穩定農資價格。為此,我省相關部門召開了專題會議,就穩價格保供應提出了應對措施。
作者:喻澤文馬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