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化肥市場 > 正文

化肥出口演繹“鷸蚌相爭”?


農資網 2011年4月8日 16:51 來源:農資導報 【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用來形容當前的化肥出口形勢再恰當不過。中國尿素和磷銨的新增產能不斷釋放,不僅增加了市場供應量,更吸引了國外進口商的目光。但這是“漁翁”的目光,采購商們希望每年在淡季出口期,從中國化肥生產商急切的出口中分得物美價廉的佳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0年,三年間中國共出口尿素1476.5萬噸,每年尿素出口量占年產量的百分比分別達到16.4%、11.5%和 27.9%。三年間共出口磷酸二銨687.8萬噸,每年出口量占年產量的百分比分別為14.0%、20.1%和34.1%。但是出口競爭力的增加并非國內產品競爭力的增加,而是一種企業的無奈行為,這種無奈恰恰是吸引國外出口商眼球的地方。

 出口是必須的調劑

 從2004年至今,為保證國內市場穩定,每年國家都會出臺一系列商品的出口政策,這其中就包括了“兩高一資”產品——化肥。化肥具有周年生產、季節性消費的特點,這也就決定了每年的化肥至少要有半年時間處于消費淡季,而國內又不能停止生產。怎么辦?只能依靠出口調節,釋放企業庫存,讓企業能夠周轉。但是國內氮肥、磷肥的產能有點像滾雪球,在國際市場的拉動下,產能的增長嚴重超出了需求的增長,保守估計尿素產能過剩1000萬噸,磷酸二銨900多萬噸,產能的過快增長加重了國內企業對出口的依賴性,給國外采購商坐等漁翁之利的機會。

 分別對比2008~2010年尿素和磷酸二銨出口可以看出,近三年出口關稅的調整在月度上有效抑制了出口,保證了國內需求。但在淡季窗口期的出口數量還是大幅增長,淡季窗口期集中釋放成為國內企業的訴求。“水漲船高”的出口并未帶來行業盈利的增加,反而讓國外采購商坐等漁翁之利。拿尿素來說,2010年5月份國內尿素出口均價319美元,而到了9月份僅為270美元,對比國際市場分別為238美元和285美元,可以見淡季窗口期與國際市場相差15美元之多。

 今年的FMB亞洲會展上,印度簽訂的磷酸二銨到岸價為 612美元,尿素340美元,以此為標準主要采購商向中國拋出磷酸二銨570~575美元(3705元~3737.5元人民幣)和尿素320美元(2080元人民幣)左右的離岸價,中方斷然拒絕了這一價格。原因在于,當前原材料的生產成本已經讓企業無利可圖,再加上出口基價過低,企業出口盈利的可能更加微小。

 政策還會不會變

 一位印度采購商提問,中國今年化肥關稅政策是否還會調整?事實上,去年國家12月份緊急出臺的特別出口關稅就已經表明今年國家要平衡出口數量的決心。今年的出口關稅雖然沒有上調,但調低了出口基準價,且尿素出口期由去年的5個月調整為4個月,磷酸銨由5個半月調整為4個月,這充分說明國家降低今年化肥出口的意圖。如果進一步回顧,能夠發現國家關稅的調整實際上也逐步走向成熟。從2004年的小幅嘗試,到2008年的頻繁調整,再到今年的固定中調整。關稅的調整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僅僅結合國內市場需求,更是在保證國內用肥需求的同時,對行業的一種政策性引導。國家不希望無限制地讓尿素和磷肥行業擴張產能,然后通過出口獲得收益。

 據悉,當前尿素和二銨等產品已經開始有集港現象,預期劍拔弩張勢頭有望在5月份更加嚴峻。根據近三年出口數據,如果按照國家平衡尿素、磷酸二銨出口的方向以及國內港口的吞吐能力進行推斷,預期今年尿素出口總量最低控制在500萬噸以內,最高有望達到800萬噸,磷酸二銨最低控制在400萬噸以內,最高達到600萬噸。

 如何避免“鷸蚌相爭”

 業內專家建議

 氮肥:首先要理性對待出口,避免互相壓價,簽單價格盡量一致,出口時間要次序分開。如果基準價2100元為不含稅價格,那么按照當前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只有當離岸價高于320美元時,尿素出口方能收益。據業內資深人士透露,今年尿素離岸價在財政部向海關作出解釋以后,有望調整至345美元。另外,全球 14套新增氮肥裝置中,有10套因為各種原因延遲投產,也就是說全球氮肥供需盈余量將降低,今年的需求將保持強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必要著急出口,而應該有序組織出口。

 磷肥:企業間應避免互相壓價,把利潤讓給國際買家。其次,企業要體會國家控制產能的要求。為什么政府會嘗試集中出口,取消了12月份、1月份的淡季?這充分說明,國家關稅政策已經納入到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之中,政府就是要讓企業感受一下集中出口時的無奈,氮肥、磷肥企業從這種形勢中感受到產能過剩和盲目擴張帶來了不舒服,讓企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恢復到健康發展的軌道。最后,建議政府還是給企業喘息的機會,對5~6月份化肥出口進行評估,適當調整出口基價和窗口期,讓企業將損失降到最低。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舉報】 【關閉】【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