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上半年,化肥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明顯上漲。目前尿素的最新出廠價達到2250~2280元/噸,而去年春節至6月份尿素價格一直橫盤在1550元/噸。而且,這一趨勢仍有進一步延續的態勢。這主要是因為受到海外市場價格高企的因素影響。
雖然在產品價格上漲的同時,煤炭、硫磺、磷礦石等價格也出現明顯上漲,因此不具有資源優勢的企業的盈利狀況的前景并不宜過分樂觀。不過,化肥價格上漲畢竟緩解了成本上漲的壓力。更何況,今年煤炭價格上漲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到4月份,5月份的成本壓力已經減輕了不少,按照現在的價格,尿素企業的盈利已經比較“豐厚”。這也體現在磷肥、鉀肥等相關個股身上。這其實也得到了相關個股的業績信息的佐證。比如說川化股份(8.30,-0.12,-1.43%)等一季度季報均顯示出因產品價格上漲、銷售勢頭轉好,業績增長趨勢相對樂觀。而復合肥的相關個股更是公布半年報業績預增公告,其中,新都化工(27.99,-0.19,-0.67%)和司爾特(20.73,-0.18,-0.86%)上半年業績預增100%~130%,金正大(17.05,-0.13,-0.76%)預增35%~45%。
如此來看,化肥價格的上漲的確推動著相關個股業績的增長。因為目前A股市場的產品價格上漲主線聚集了眾多的資金群體。因此,擁有產品價格上漲以及業績成長趨勢的化肥板塊也有望得到資金的認可。
兩大能量或助推強勢行情
更為重要的是,化肥板塊還有兩個清晰的做多能量,一是產能的控制。近年來化肥板塊之所以難以得到長線資金的青睞,主要是因為進入門檻低,產品周期性強。不過,這一狀態有望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中國石油(10.87,-0.05,-0.46%)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最新發布的化肥行業“十二五”規劃指出,將控制化肥生產總量作為首要任務。同時還提出,推進行業技術進步、加大企業兼并重組力度,延伸行業產業鏈,布局上游產業,以改善行業經濟效益。這些信息意味著目前化肥類上市公司或將面臨著更為樂觀的、祥和的競爭氛圍。
二是復合肥等新產品的持續出現。我國目前復合肥比率不足35%,較目前國際上70%的數據相比較來說,有著較大的差距。而差距就意味著成長空間。也就是說,復合肥行業前景相對樂觀。更何況,復合肥和新型化肥以傳統肥料為生產原料,生產成本較低,同時農民更愿意購買,在市場競爭中具有優勢,成長空間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