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表明,農民貪圖便宜、農技知識缺乏、對送貨上門的肥料不好意思拒絕;經銷商經營大品牌、正規品牌肥料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少,試圖從經營假化肥中贏得更多利潤;當地工商、質檢部門執法不嚴,甚至以罰代管,為其開綠燈。這三個主要原因直接致使河南、安徽等地農村假化肥泛濫,農民屢屢上當受騙。
據了解,夏季玉米種植區域農資市場上的肥料品種真所謂“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洋字眼、新名詞、奇包裝、高科技”等產品頻頻出現在了化肥包裝袋上,連化肥專家都對該類型產品聞所未聞。
據河南農民反映,今年用一種總養分36%含量的復合肥,其中N含量28%,P2O5含量8%,當時按115元一袋(40kg)的價格買來。而導致該肥料價格高的原因,竟然是肥料袋上格外醒目的“加鋅”兩字。安徽農民反映,每年用肥旺季臨近,做化肥生意的鄰居都會把肥料送到他家里來。出于面子,不能不要,反正是賒欠。當問及為什么不買大品牌有保障的肥料時,農民無奈地說:“市場上的肥料品種實在太多了,我們辨別不了真假,哪個價格便宜,我們就買哪個。”
“大廠家干不過小作坊、小作坊干不過游擊隊,當前經營正規品牌肥料的利潤越來越小,我們被那些小廠家的雜牌肥料擠得完全沒有市場了,在這樣下去,逼迫我們要開始經營點雜牌肥料了。”這是近期農資經銷商常說的話。據安徽司爾特肥業有限公司經銷商透露,當前,司爾特45%含量硫基復合肥(氮磷鉀含量分別為15%-15%-15%)出廠價已經到了2600多元,零售價至少在2650元以上能保本。但是,農民一聽說復合肥2650元,他們就會覺得價格太高。進而去尋找價格便宜的產品,這樣就為假化肥的滋生創造了條件。
另據了解,造成被走訪區域農村假化肥泛濫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當地工商、質檢等執法部門查處不力,甚至包庇假化肥的肆意流通。經銷商表示,當地工商、質檢部門抽檢到不合格樣品后,交足罰款即可了事,問題產品照樣賣,農資經營店也賦予了一年“綠燈”特權。這樣的監管氛圍,為假化肥的流通提供了舞臺,致使假冒、偽劣化肥日益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