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
中川國際礦業控股有限公司(中川礦業)最終牽手國內最大的鉀肥企業鹽湖股份(000792)聯合開發加拿大鉀礦,看起來似乎是個完美的出路。
上周中川礦業與鹽湖股份共同宣布,將聯手開發位于加拿大KP-488鉀鹽項目,預計該項目投資額將達到32億美元。
“與鹽湖的合作,將幫助中川礦業解決后續開發資金的來源問題。”中川礦業國際業務總經理閆長明21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川礦業并不是一家在化肥行業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多位化肥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2010年必和必拓發起對加拿大鉀礦企業的惡性收購時,才知道中川礦業在加拿大有鉀礦。
卓創資訊化肥行業分析師向記者回憶說,當時新聞報道稱中川礦業在加拿大的鉀礦項目同樣面臨必和必拓的收購,中川礦業公開表示希望能夠與國內企業合作,一起開發加拿大鉀礦,這個企業因此被業內熟知。
一年后,這朵花最終落在中國國內最大的鉀礦企業鹽湖股份身上。中川礦業提供給本報記者,2007年中川礦業開始KP-488鉀鹽區塊的勘探,并于2008年9月,取得薩省政府頒發的鉀礦KP-488勘探證。
“2010年7月,我們獲得了鉀礦KP-488的采礦權。”閆長明說,此前中川礦業已投入數億元人民幣進行前期地質勘查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2010年已獲得中央財政地勘基金4000萬元專項補助,用于前期勘探工作。
互補
“我們選擇鹽湖股份,一方面因為他們是中國最大的鉀肥企業,另一方面因為鹽湖在技術和專家團隊上的實力也很強,并且熟知中國國情,與中川礦業有很強的互補性。”閆長明向本報記者表示。
根據赫氏2011年年初提供的概略可研報告,中川礦業和鹽湖聯手開發的300萬噸/年的鉀肥項目將分兩個階段建廠,首期建設150萬噸,60個月可建成;二期再建設150萬噸,工期33個月。
“雖然總投資中還有20億—25億美元的資金缺口,但只要政策支持,除了財政補貼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閆長明說。
由于鉀肥在農業中的不可或缺地位,國內市場對鉀肥的需求一直存在較大的缺口。公開信息顯示,用來制作鉀肥的鉀鹽礦,中國的儲量只占全世界的1.8%,每年都有將近一半的需求要進口,而由于世界鉀礦資源主要集中在加拿大鉀肥公司等幾大公司手中,中國作為最大的消費國之一,在國際市場上卻缺乏鉀肥的進口權。
“國內鉀肥將近四成都要通過進口解決,鉀肥的定價權一直掌握在國際三大聯盟的手中,而在國內只有中化和中農具有進口鉀肥的權利。如果能將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鉀礦都盤活,不僅能夠有效滿足國內鉀肥的需求,還能夠增加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卓創資訊化肥行業的分析師向本報記者指出。
近幾年來,不少民營企業都先后邁上海外找礦之路,其中既有四川開元在內的諸多民營企業,也不乏中信國安(000839)和中農等國企的身影,但至今只有中信國安的鉀礦運回國內,多數并未形成實際產能。
“許多項目都只是獲得了開采權,就連前期融資都沒有完成。”杜雙江說。
牽手
中川國際礦業控股有限公司(中川礦業)最終牽手國內最大的鉀肥企業鹽湖股份(000792)聯合開發加拿大鉀礦,看起來似乎是個完美的出路。
上周中川礦業與鹽湖股份共同宣布,將聯手開發位于加拿大KP-488鉀鹽項目,預計該項目投資額將達到32億美元。
“與鹽湖的合作,將幫助中川礦業解決后續開發資金的來源問題。”中川礦業國際業務總經理閆長明21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川礦業并不是一家在化肥行業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多位化肥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2010年必和必拓發起對加拿大鉀礦企業的惡性收購時,才知道中川礦業在加拿大有鉀礦。
卓創資訊化肥行業分析師向記者回憶說,當時新聞報道稱中川礦業在加拿大的鉀礦項目同樣面臨必和必拓的收購,中川礦業公開表示希望能夠與國內企業合作,一起開發加拿大鉀礦,這個企業因此被業內熟知。
一年后,這朵花最終落在中國國內最大的鉀礦企業鹽湖股份身上。中川礦業提供給本報記者,2007年中川礦業開始KP-488鉀鹽區塊的勘探,并于2008年9月,取得薩省政府頒發的鉀礦KP-488勘探證。
“2010年7月,我們獲得了鉀礦KP-488的采礦權。”閆長明說,此前中川礦業已投入數億元人民幣進行前期地質勘查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2010年已獲得中央財政地勘基金4000萬元專項補助,用于前期勘探工作。
互補
“我們選擇鹽湖股份,一方面因為他們是中國最大的鉀肥企業,另一方面因為鹽湖在技術和專家團隊上的實力也很強,并且熟知中國國情,與中川礦業有很強的互補性。”閆長明向本報記者表示。
根據赫氏2011年年初提供的概略可研報告,中川礦業和鹽湖聯手開發的300萬噸/年的鉀肥項目將分兩個階段建廠,首期建設150萬噸,60個月可建成;二期再建設150萬噸,工期33個月。
“雖然總投資中還有20億—25億美元的資金缺口,但只要政策支持,除了財政補貼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閆長明說。
由于鉀肥在農業中的不可或缺地位,國內市場對鉀肥的需求一直存在較大的缺口。公開信息顯示,用來制作鉀肥的鉀鹽礦,中國的儲量只占全世界的1.8%,每年都有將近一半的需求要進口,而由于世界鉀礦資源主要集中在加拿大鉀肥公司等幾大公司手中,中國作為最大的消費國之一,在國際市場上卻缺乏鉀肥的進口權。
“國內鉀肥將近四成都要通過進口解決,鉀肥的定價權一直掌握在國際三大聯盟的手中,而在國內只有中化和中農具有進口鉀肥的權利。如果能將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鉀礦都盤活,不僅能夠有效滿足國內鉀肥的需求,還能夠增加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卓創資訊化肥行業的分析師向本報記者指出。
近幾年來,不少民營企業都先后邁上海外找礦之路,其中既有四川開元在內的諸多民營企業,也不乏中信國安(000839)和中農等國企的身影,但至今只有中信國安的鉀礦運回國內,多數并未形成實際產能。
“許多項目都只是獲得了開采權,就連前期融資都沒有完成。”杜雙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