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繼本報5月6日開始的《“含鋅、含硫尿素”
誤導農民》系列文章刊發后,少數不良企業這類蒙騙農民的手法引起了廣泛關注。業內專家和相關監管部門都對相關產品給予了相當大的關注。
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對此類產品進行必要的規范和管理。
6月8日、24日,宿州電視臺《直播宿州》欄目以“肥料標注有誤、農民欲討說法”為題,對“含鋅、含硫尿素”
的坑農、害農行徑進行了報道。節目中因施用該問題尿素導致小麥減產的宿州農民,了解到自己購買的“含鋅、含硫尿素”是假貨后現身說法,述說被騙經過和問題化肥對莊稼的影響。
據記者了解,上當村民曾到送貨上門的經銷商處要說法,該售假經銷商以“尿素加入硫和鋅對莊稼吸收好,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為借口,不僅拒絕給受害農民賠償,反而去懷疑并毆打被其懷疑舉報的其他經銷商,致使一人住院。當地公安局及派出所已介入此事。
在本報對此事進行追蹤報道的同時,編輯部委托北京市一家權威檢測機構對山東某廠家生產的“含鋅尿素”進行了檢測,近日得出的檢測結果顯示:產品含氮 25.4%;含鋅僅有0.0002%;含硫(S)13.6%。而包裝上的標識卻是:含NZnS46.3%,其中含氮30%,含ZnS16.3%。業內人士分析,實際上此產品應當是以硫酸銨配以少許尿素壓制而成,打著尿素名義來賣,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近日,已經覺醒的受害農民紛紛給報社打來電話,稱當時以110元一袋的價格買的“含鋅或含硫尿素”,以為就是普通的尿素,拆開包裝一看,肥料顆粒竟然類似復合肥,為灰色而非透明色,當時就有點被騙的感覺。
農民無奈地告訴記者:“萬一到秋天不收,這肥料不毀我們一季作物嘛。”
據了解,生產含硫、含鋅尿素的山東一企業相關負責人近日來到報社,表示已認識到本企業產品的不規范,當前已經停止生產。據專家介紹,《尿素》國家標準 GB2440-2001中明確規定,農業用尿素總氮(N)≥46%為強制性標準,即只有總氮(N)含量≥46.0%的氮肥才能稱之為“尿素”。當前市場上將S、Mg、Zn等中微量元素與主養分N一起計入總養分達46%,并且打著尿素名義來銷售的產品,多數都為問題產品,消費者要多加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