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15日,全國農技中(zhong)心在(zai)寧(ning)夏(xia)回族自治區(qu)銀川市(shi)召(zhao)開(kai)了(le)下(xia)(xia)半年(nian)農作(zuo)物重(zhong)(zhong)大病(bing)(bing)(bing)蟲(chong)害(hai)發(fa)生(sheng)(sheng)(sheng)趨勢會(hui)商會(hui)。來自24個(ge)玉米(mi)主產省(sheng)(sheng)(區(qu)、市(shi))和(he)黑龍江(jiang)省(sheng)(sheng)農墾局的測報(bao)技術人員,在(zai)總(zong)結(jie)(jie)玉米(mi)前期病(bing)(bing)(bing)蟲(chong)害(hai)發(fa)生(sheng)(sheng)(sheng)情(qing)況的基(ji)礎(chu)上(shang)(shang),根據(ju)目前玉米(mi)病(bing)(bing)(bing)蟲(chong)害(hai)發(fa)生(sheng)(sheng)(sheng)基(ji)數、玉米(mi)種(zhong)植制(zhi)度和(he)品種(zhong)布局,結(jie)(jie)合(he)氣候趨勢預測等因素綜合(he)分析,預計今年(nian)玉米(mi)中(zhong)后期病(bing)(bing)(bing)蟲(chong)害(hai)總(zong)體為偏(pian)重(zhong)(zhong)發(fa)生(sheng)(sheng)(sheng),發(fa)生(sheng)(sheng)(sheng)程度和(he)發(fa)生(sheng)(sheng)(sheng)面積明(ming)顯重(zhong)(zhong)于(yu)和(he)大于(yu)上(shang)(shang)年(nian),蟲(chong)害(hai)重(zhong)(zhong)于(yu)病(bing)(bing)(bing)害(hai);7月下(xia)(xia)旬(xun)至8月底為各種(zhong)病(bing)(bing)(bing)蟲(chong)為害(hai)盛期。
一、 玉米前期病蟲害發生概況
今(jin)年玉米前(qian)期病(bing)(bing)蟲(chong)主(zhu)要有(you):二點(dian)委(wei)夜蛾、玉米螟(ming)、地(di)下害蟲(chong)、薊馬、粘蟲(chong)、土蝗、棉鈴蟲(chong)、粗縮病(bing)(bing)和紋枯(ku)病(bing)(bing),已發(fa)生(sheng)3.26億畝次,總體中等發(fa)生(sheng),程度接(jie)近上(shang)年。
玉米蟲害發生2.92億畝次。其中, 二點委夜蛾 自6月下旬以來在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部分夏玉米田偏重發生。一代 玉米螟 在東北南部偏重發生,西南中等發生,江淮、黃淮和華北大部偏輕發生,目前除東北外,大部地區已過發生為害期;二代 玉米螟 在西南、江淮和黃淮局部地區開始為害。小地老虎、金針蟲、蠐螬等 地下害蟲 在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偏重發生,東北和華北其他地區及西南大部中等發生,其他地區偏輕發生。 薊馬 在華北和河南偏重發生,其他地區中等至偏輕發生。二代 粘蟲 在河南中北部偏重發生,遼寧、云南東部中等發生,其他大部地區偏輕發生。 土蝗 在黑龍江、山西等地的農牧交錯區玉米田中等發生,西北、華北其他地區偏輕發生。二代 棉鈴蟲 在華北(bei)中南部玉(yu)米田偏重發(fa)生,華北(bei)其(qi)他地區(qu)、黃淮大部中等發(fa)生。
玉米病害發生3409萬畝。其中, 粗縮病 在黃淮中南部中等發生,其他地區偏輕發生。 紋枯病 在西南大部(bu)中等發生(sheng)。
前期各病蟲發生面積見下表。
二、玉米中后期病蟲害發生趨勢
(一)發生種類和面積
玉(yu)米(mi)中(zhong)后期(qi)病(bing)蟲(chong)(chong)以(yi)鉆蛀(zhu)性(xing)、刺吸(xi)性(xing)、食葉性(xing)害(hai)(hai)蟲(chong)(chong)和葉部(bu)病(bing)害(hai)(hai)為主(zhu),其(qi)中(zhong)玉(yu)米(mi)螟、蚜蟲(chong)(chong)、大斑(ban)(ban)病(bing)和小斑(ban)(ban)病(bing)發(fa)生(sheng)普遍,粘(zhan)蟲(chong)(chong)、棉(mian)鈴(ling)蟲(chong)(chong)、薊馬、葉螨(man)、雙斑(ban)(ban)螢葉甲以(yi)及絲黑穗病(bing)、褐斑(ban)(ban)病(bing)、紋枯病(bing)等會在部(bu)分地區(qu)造(zao)成一定為害(hai)(hai)。預計全國玉(yu)米(mi)中(zhong)后期(qi)病(bing)蟲(chong)(chong)害(hai)(hai)發(fa)生(sheng)9.35億(yi)畝次(ci),蟲(chong)(chong)害(hai)(hai)6.62億(yi)畝次(ci),病(bing)害(hai)(hai)2.73億(yi)畝次(ci)(各病(bing)蟲(chong)(chong)預計發(fa)生(sheng)面積見下表)。
玉(yu)米病蟲害(hai)前期(qi)發生和中后期(qi)預(yu)測(ce)面積(ji)及區(qu)域統計表
病蟲種類 |
發生面積(萬畝次) |
未來重點發生區域 | |||
前期 |
中后期 |
合計 | |||
蟲
害 |
一代玉米螟 |
7580 |
9800 |
17380 |
東北地區北部 |
二代玉米螟 |
163 |
10000 |
10163 |
東北(bei)、華北(bei)、黃淮、西(xi)南(nan)、西(xi)北(bei) | |
三代玉米螟 |
7500 |
7500 |
華北、黃淮、西南 | ||
二點委夜蛾 |
2616 |
600 |
3216 |
華北、黃淮、江淮 | |
蚜蟲 |
2187 |
8500 |
10687 |
華北、黃淮、西北 | |
二代粘蟲 |
1499 |
2000 |
3499 |
黃淮、西北 | |
三代粘蟲 |
2500 |
2500 |
華北、黃淮 | ||
棉鈴蟲 |
1118 |
5000 |
6118 |
華北、黃淮、西北 | |
土蝗 |
1281 |
3000 |
4281 |
東北、華北農(nong)牧(mu)交(jiao)錯區 | |
地下害蟲 |
6171 |
4800 |
10971 |
華北、黃(huang)淮、西北、吉林(lin) | |
雙斑螢葉甲 |
642 |
2000 |
2642 |
內蒙古、河北、山西、陜(shan)西 | |
葉螨 |
900 |
4000 |
4900 |
華北、黃淮、西北 | |
薊馬 |
3385 |
5000 |
8385 |
華北、黃淮、西北 | |
其他害蟲 |
1613 |
1500 |
3113 |
各區域 | |
蟲害小計 |
29155 |
66200 |
95355 |
||
病
害 |
大斑病 |
526 |
6500 |
7026 |
東北、西北、西南 |
小斑病 |
417 |
5500 |
5917 |
華北、黃淮、西南 | |
絲黑穗病 |
127 |
2500 |
2627 |
東北、華北、西南 | |
瘤黑粉病 |
55 |
1400 |
1455 |
東北、華北、西北 | |
褐斑病 |
31 |
3500 |
3531 |
黃淮 | |
銹病 |
127 |
1000 |
1127 |
黃淮、西南 | |
紋枯病 |
853 |
1900 |
2753 |
江淮、西南 | |
粗縮病 |
477 |
1500 |
1977 |
黃淮、華北局部 | |
頂腐病 |
402 |
1000 |
1402 |
東北、華北 | |
其他病害 |
394 |
2500 |
2894 |
各區域 | |
病害小計 |
3409 |
27300 |
30709 |
\ | |
病蟲合計 |
32564 |
93500 |
126064 |
\ |
(二)發生程度和重點區域
1. 鉆蛀性害蟲。 一代 玉米螟 在黑龍江和吉林中西部偏重至大發生;二代 玉米螟 在遼寧、山西中南部、河北偏重發生,東北和華北其他地區、西南中等發生,西北和黃淮大部偏輕發生;三代 玉米螟 在河南偏重發生,華北、黃淮其他地區中等發生。三代 棉鈴蟲 在河北和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中等發生,華北和黃淮其他地區、西北大部偏輕發生。
2. 刺吸性害蟲 。 蚜蟲 在寧夏、山西偏重發生,河南中等發生,其他大部地區偏輕發生。 葉螨 在天津和山西偏重發生,華北其他地區和西北大部中等發生。 薊馬 在河北、山(shan)西(xi)等華(hua)北大部和(he)河南偏重發(fa)生。
3. 食葉性害蟲 。三代 粘蟲 在東北、西北、華北、黃淮大部偏輕發生,但局部雨水豐沛且作物長勢旺盛的區域有出現高密度集中為害的可能。 雙斑螢葉甲 在內蒙古東部(bu)、山西北部(bu)和(he)陜西關中(zhong)中(zhong)等(deng)發(fa)生。
4. 病害。大斑病 在黑龍江中南部偏重發生,東北其他地區、西南中等發生,其他地區偏輕發生; 小斑病 在華北、黃淮大部、西南中等發生,其他地區偏輕發生。 絲黑穗病 在東(dong)北(bei)大部(bu)、山西(xi)北(bei)部(bu)中等發生,華北(bei)其他地(di)(di)區、西(xi)北(bei)偏輕發生。此外,褐斑病、紋(wen)枯病、銹病、瘤(liu)黑粉病等病害(hai)在局部(bu)地(di)(di)區也將造成一定為害(hai)。
三、預報依據
(一)蟲源基數接近或略高于常年值,主要病害發生期較常年偏早
玉米螟: 據春季黑龍江剝稈調查玉米螟平均百稈活蟲數,比常年均值偏高近60%,且各地羽化盛期相對集中,對一代玉米螟集中為害較為有利;黃淮海夏玉米主產區一代玉米螟畝殘蟲量一般為150-250頭,總體接近或略高常年值。 粘蟲: 二代粘蟲發生區各地畝殘蟲量一般在30-200頭,與常年值持平。 蚜蟲: 已在東北南部、西北、華北、黃淮、西南地區普遍發生,大部地區百株蚜量在200-2000頭,山西大同最高超過2萬頭,各地蚜量總體接近常年值。 葉螨: 在西北、華北、黃淮地區相繼發生,大部地區螨量接近常年值,其中山西大同局部田塊最高超過2萬頭。 薊馬: 已在華北和黃淮大部地區普遍發生,大部地區百株蟲量在200-1500頭,其中河北、山西、河南均出現百株蟲量在5000頭以上的田塊,山西曲沃最高超過2.7萬頭,各地蟲量總體略高于常年值。 大斑病和小斑病: 已在東北南部、西北、華北、黃淮和西南地區開始發生,發病早于常年,各地病株率平均在10%以下。 絲黑穗病: 在內蒙古東北部和山西零星發生,各地病株率一般在1%-2%。此外, 銹病 和 紋枯病 已在南方大部地區開始顯癥為害,各地病株率一般在5%-11%。
(二)種植制度和品種布局有利于多種病蟲害發生
近(jin)年(nian)來(lai),我國玉(yu)(yu)米(mi)種(zhong)植面(mian)積持續增加,據初步統計,今(jin)年(nian)全國玉(yu)(yu)米(mi)種(zhong)植面(mian)積近(jin)5億畝,目前(qian)大部(bu)地(di)(di)區長(chang)勢良好,為各(ge)種(zhong)病(bing)(bing)蟲(chong)(chong)的(de)發(fa)生提供了良好的(de)寄主環(huan)境。東北春玉(yu)(yu)米(mi)多(duo)年(nian)大面(mian)積連作(zuo)(zuo),黃淮(huai)海主產(chan)區實行小麥-玉(yu)(yu)米(mi)兩(liang)熟制(zhi)、玉(yu)(yu)米(mi)-棉花套作(zuo)(zuo)和春、夏玉(yu)(yu)米(mi)混作(zuo)(zuo),各(ge)地(di)(di)普遍(bian)采取密(mi)植、免耕(geng)、秸稈還田(tian)、高肥(fei)水管理和機械跨區作(zuo)(zuo)業等措施,以(yi)上種(zhong)植制(zhi)度(du)和耕(geng)作(zuo)(zuo)措施均(jun)有利于玉(yu)(yu)米(mi)病(bing)(bing)蟲(chong)(chong)源積累、傳(chuan)播(bo)擴散和輾轉(zhuan)為害,加重(zhong)病(bing)(bing)蟲(chong)(chong)發(fa)生。此外(wai),當(dang)前(qian)生產(chan)上的(de)主栽(zai)品種(zhong)對(dui)玉(yu)(yu)米(mi)螟、大斑病(bing)(bing)和小斑病(bing)(bing)等主要病(bing)(bing)蟲(chong)(chong)害無明顯抗性。
(三)未來氣象條件對主要病蟲害發生有利
據國家氣(qi)象中(zhong)心(xin)預(yu)測,7月(yue)至8月(yue),東(dong)北(bei)南部(bu)、華北(bei)東(dong)部(bu)和(he)南部(bu)、黃(huang)淮、江(jiang)淮、江(jiang)漢、川東(dong)、重(zhong)慶(qing)至云貴高原降水偏(pian)(pian)多(duo),利于玉米螟、粘(zhan)蟲(chong)、褐斑病(bing)、大斑病(bing)和(he)小斑病(bing)等喜濕性病(bing)蟲(chong)發生為害(hai)。內(nei)蒙古東(dong)部(bu)和(he)東(dong)北(bei)地區西部(bu)、新疆(jiang)北(bei)部(bu)、江(jiang)南中(zhong)東(dong)部(bu)降水偏(pian)(pian)少(shao),有(you)夏旱(han)(han)或伏旱(han)(han),對以上(shang)地區蚜蟲(chong)、葉螨(man)、土蝗(huang)和(he)雙斑螢葉甲(jia)等喜旱(han)(han)性害(hai)蟲(chong)的發生極(ji)為有(you)利。
(病蟲害測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