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作為主流殺菌劑品種之一的咪鮮胺,近年來由于產能擴張過快,市場難以消化,原藥價格從2008年的8.5-9萬元/噸,一直下跌至今年的5.8萬元/噸,三年內下跌近半。
產能迅速擴張
據悉,咪鮮胺在我國登記的作物有16種,主要用于防治23種病害,是我國登記廣泛、全面的殺菌劑品種。近幾年來咪鮮胺深受國內企業關注并迅速成為熱門品種。目前國內外共有13家企業登記了18個原藥產品(咪鮮胺及其錳鹽),另有70多家企業取得156個單劑和98個復配制劑的登記證。
在2008年,國內咪鮮胺產能僅為7500噸,但隨著江蘇輝豐把原藥裝置從3000多噸擴建到4000噸、浙江省樂斯化學把原藥裝置從1000噸擴建到3000噸,以及南通維立科和江蘇綠葉農化新建裝置,去年全國咪鮮胺原藥總產能已達10500噸。目前,連云港金囤農化等正在籌建咪鮮胺原藥新建裝置,不久將登記上馬,預計2012年國內咪鮮胺原藥產能將達到12000噸左右。
咪鮮胺產能迅速擴張,但市場卻無法消化。去年全國實際原藥總產量4500噸左右,國內原藥消費量在1500噸左右,出口原藥2000噸,導致原藥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壓貨較多,各地庫存量較大。而今年的產量與去年大致相同,但國內使用和出口要多消化掉1000噸左右原藥方能保持產銷平衡。
同時,這也導致了咪鮮胺價格的下滑。2008年咪鮮胺原藥價格為8.5-9萬元/噸,但在今年,在原材料價格、環保費用以及勞動力價格飛漲的情況下,原藥價格卻跌至5.8萬元/噸。國內產能迅速擴張,由于國內需求量和出口量有限,導致價格下滑和裝置開工率不足。
使用量受到限制
多年來,咪鮮胺以其高效、安全、廣譜的特點,在市場上拓展到水稻稻瘟病、水稻紋枯病、小麥白粉病和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煙草赤星病、大蒜葉枯病、黃瓜炭疽病和香蕉炭疽病等多種作物的應用領域。
但咪鮮胺存在同類產品的激烈競爭和挑戰,如在水稻惡苗病防治上,農民的當家品種是噁苗靈、一浸靈、901水稻種子消毒劑,以及國產咪唑類殺菌劑使百克和菌威;在水稻稻瘟病防治上,農民的首選藥劑是三環唑及其復配制劑和稻瘟靈;在水稻紋枯病的防治上,己唑醇和井岡霉素占據前兩位;在香蕉炭疽病防治上,多菌靈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咪鮮胺與農民常規當家殺菌劑品種三環唑、稻瘟靈、己唑醇等品種相比,具有內吸傳導作用較差,而且藥劑價格相對較高以及對魚毒性大,養魚稻田禁用等自身弱點,使咪鮮胺的使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雖然咪鮮胺目前仍有利可圖,但企業若投資沖動,一哄而上,盲目擴產將會出現如下后果,一是最終使咪鮮胺產能嚴重高于市場需求。二是同質化嚴重,包括產品同質化,出口市場同質化。三是惡性競爭,價格競爭是主要手段,不合法競爭、不公平競爭都會出現。草甘膦、毒死蜱、阿維菌素、煙嘧磺隆等產品,就由于生產同一品種的企業過多,造成市場上嚴重供過于求。
業內人士清醒地看到,咪鮮胺生產過程中“三廢”排放較多,污染嚴重,隨著環保治理壓力加大,產品的生產成本會有大幅度提高,因而具有較大的投資風險。近年來,咪鮮胺產能迅速擴張,同時價格持續走低,出口增幅減緩,競爭對手眾多以及未來市場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表明,咪鮮胺不宜盲目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