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規范的邊陸運貿易
在全世界探明鉀鹽儲量84.57億噸中,俄羅斯、白俄羅斯地區是世界第二大的鉀鹽主產地。憑借中俄之間擁有的數千公里陸上邊界線和便捷的鐵路交通,中國邊貿鉀肥在十幾年間得以迅速發展。而來自于俄羅斯地區(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的鉀肥逐步占到中國鉀肥總進口量的35%左右,據統計現在俄羅斯地區70%以上的鉀肥出口量采用邊貿陸路運輸。 據一位從事鉀肥邊貿貿易20年的人士透露,鉀肥邊貿的議價權一直較為分散。相比近年來國內鉀肥大合同的議價模式,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中俄鉀肥邊貿議價是隨意的。直到2006年,多家邊貿鉀肥進口企業共同組成的邊貿鉀肥進口協調委員會成立,至今委員會負責對外鉀肥協調等具體聯絡工作。另外,由于與外商的傳統貿易關系及企業多渠道經營等原因,中化化肥、中國農資集團等擁有鉀肥一般貿易進口經營權的企業每年都有部分鉀肥采自邊貿口岸進口的陸運鉀肥。由于邊貿鉀肥進口企業之間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
國內市場的重要補充
多年以來,東北三省的復合肥廠家一直是陸運鉀肥的主要消費者。據黑龍江邊貿鉀肥企業負責人透露,東北地區每年備肥一般在9月中旬和下旬開始啟動,雖然每年陸運鉀肥供貨量不及海運港口鉀肥到貨量大,但一直是東北三省鉀肥市場供應調節的重要環節。陸運鉀肥同時也是國際供應商調節對中國供貨量的渠道。在海運鉀肥供貨量少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陸運增加進入中國市場的鉀肥。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介紹:前幾年,無論是陸運還是大合同談判,外方的報價和定價原則都很關鍵。國際市場的貨源非常集中,中國的談判價格勢必會按國際價格走勢來談,所以影響陸運鉀肥價格主要是國際價格。但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內鉀肥供應量的增加,發運條件的相對好轉,中國在陸運和海運對外談判方面均有了比較足的底氣。
低于海運的價格優勢
一位當地貿易商楊經理告訴記者,長期以來,鉀肥邊貿價格在制定上緊盯海運。每噸鉀肥的價格低于中國與國際供應商商定的海運進口價格。因此,在海運大合同談成之前,陸運鉀肥往往沒有準確的價格參考值。而大合同談下之后,陸運雙方都參考大合同制定價格。同時,俄羅斯供應商并不看重鉀肥價格一時的高低,而是希望和中國陸運鉀肥進口企業建立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
在海運鉀肥供貨量少的情況下,陸運鉀肥就增加進入中國市場的鉀肥。在進口價格較高時,陸運鉀肥在價格上也會相應提高。在中外雙方的共同意愿下,陸運鉀肥進口市場已經形成了非常穩定的局面,逐漸成為中國可以依靠的鉀肥進口來源。同時鑒于邊貿鉀肥貨物品質等原因,俄羅斯通過陸運進口的邊貿鉀肥價格一般低于港口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