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hua)肥
在西南地區化肥企業普遍遭遇到天然氣供給屏障的時候,天然氣供應單位控股企業卻受益于股權關聯從而獲得充足的原料。在同一市場空間里,呈現出兩條不同的天然氣供給軌跡,兩種光景。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要加強對化肥企業,特別是西南地區企業化肥生產用天然氣的供應。
李強對新金融記者說,政策出臺時,不少員工私下對今年的天然氣供應持樂觀態度,“中石油和中石化這下不會再難為人了吧,但是現在這一政策的督促效果至今還未出現。”
新金融記者了解到,春節前,川化控股領導就天然氣供應的協調做了大量工作,其力度是歷年來最大的一次。
“集團方面由陳總和李總親自帶隊,省國資委、省政府也都出面協調,按中石油當時的排產計劃,春節節前公司計劃恢復生產,但由于節日期間供需缺口確實很大,所以未能在節前開車。”川化股份工作人員張琪說,按照中石油的計劃,2月份對川化的安排是視天然氣管網壓力情況和供氣平衡情況安排恢復生產,但沒有排具體的供氣計劃,也就是說只能根據2月下旬天然氣的供應和平衡情況來做臨時的安排。
2月底,川化控股公司專門召開天然氣協調會,重新調整協調小組,由陳曉軍董事長擔任組長,鄒仲平總經理擔任副組長,李楓副總經理擔任常務副組長,各基地一把手及主管生產的公司領導為小組成員,會上確定了將采取以控股為主、基地配合的方式開展協調工作。
新金融記者通過相關渠道了解到,3 月份等待開車的企業很多,包括云天化(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建滔(建滔天然氣化工(重慶)有限公司)、川化等,都要恢復開車。“石油局在平衡上難度還是很大,目前也只能視3月份氣溫回升、民用氣退出的情況來適時安排。”另一知情人說。
與此同時,新金融記者了解到,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委員會為保證川化3 月1日的開車,專門召集中石油和中石化開會,中石化已答應屆時供應天然氣20 萬方以上,但中石油尚未給予明確答復,要等待在稍后的排產會后才能確定。
川化股份內部人士證實,2月底,四川省經信委確實專門召開了供氣協調會。
“當時中石油主管供氣的領導在昆明開會,川化股份李楓副總經理專門飛往昆明進行協商。”上述內部人士透露,目前,中石油方面對于供氣的態度有一些松動,但仍沒有給予明確答復。協調工作目前還在進行,“從公司內部來講,現在領導要求我們做好隨時開車的準備,一旦有了天然氣,要能夠立即恢復開車,現在氣確實非常困難,所以如果有了機會一定要把握住,保證一次開車成功。”
不過近期,川化方面天然氣供應并沒有得到量的緩解,但按照省政府天然氣協調小組的安排,3 月1 日川化原則上要開車。至3月2日,川化股份內部員工告訴新金融記者,關鍵的尿素裝置還未恢復正常運行。
目前川化方面對生產部門的要求是,按原計劃,3 月初將恢復化肥廠生產,盡管現在天然氣還在協調當中,但還是要按倒計時來安排開車工作,化肥廠要再次對裝置進行詳檢。
要做好國產化裝置開車或者引進裝置開車的兩手準備,由于裝置停了很久,要對開車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模擬地開展一些開車準備工作,相關的保障部門要全力以赴做好配合工作,不能喪失開車機遇。
尷尬
受資源條件影響,西南地區尿素主要以氣頭尿素為主,生產效益極大依賴天然氣的供應量。盡管四川省天然氣資源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9%,但對四川以及西南地區的化肥企業,天然氣供應問題已經是舊題新談,缺氣成為常態。
2010年,川化股份年報就披露,受原料天然氣價格上漲及供應嚴重短缺的影響,公司主要生產裝置較長時間處于低負荷運行,裝置年度大修停車時間被迫延長,部分化肥生產裝置長時間處于待氣開車狀態,裝置有效作業時間大幅減少,致使公司相關產品的產量大幅減少,成本大幅上升。
與川化股份類同,西南地區其他化肥企業都遭遇天然氣供應短缺帶來的生產問題。
金元證券化肥行業分析師楊杰告訴新金融記者,如重慶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峰化工)的二化項目早已建成,但是一直受制于天然氣的供應,生產無法正常進行。
據建峰化工最新年報摘要披露,2011年該公司凈利潤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較上年都出現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即公司“二化”裝置在停車待氣期間的維護保養費用、貸款利息費用所致。
總結過往缺氣的情況,楊杰認為,西南地區化肥企業缺氣受制于多種現狀,包括地方在天然氣調配上沒有話語權,作為特殊的緊缺資源,天然氣受到國家宏觀調控控制配額;地方存氣較少;每年的冬季和春季,居民用氣量較大,而工業用氣自然受到影響;另外與市場化的工業用氣相較,化肥用氣價格很低,大企業自然沒有動力供氣。
據了解,2011年年中時,四川省相關管理部門曾經對天然氣的計劃用氣和計劃外(市場)用氣配額進行調整,更多用氣劃到計劃外用氣范疇內。這也相對提高了尿素市場用氣的價格,以提高中石油中石化的供氣積極性。
“但是現在價格調整還不到位,供氣單位的積極性還是仍然不高。"楊杰告訴新金融記者"目前尿素市場產能過剩,這也導致政府部門針對尿素生產的優惠政策支持力度比之過往大為減少。”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尿素產能高達6886萬噸,需求量只有4500萬噸,即使開工率只有80%,產量過剩量仍達到1000萬噸。至2012年國內新建尿素產 能460萬噸,行業產能過剩局面進一步加劇。
在西南地區化肥企業普遍遭遇到天然氣供給屏障的時候,天然氣供應單位控股企業卻受益于股權關聯從而獲得充足的原料。在同一市場空間里,呈現出兩條不同的天然氣供給軌跡,兩種光景。
“我們與供氣單位的關系一般。”曾經在川化股份工作過的某高級工程師曾對新金融記者說,盡管化肥企業用氣緊張,但是省內另一家化肥企業的天然氣供給比之川化好很多,就因為供氣單位在該公司占有股份。
川化股份另一工作人員則表示該企業是四川美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美豐)。
四川美豐年報表示,在中石化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天然氣的供應得到了可靠保障,使得公司相比其他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肥生產企業,具有原料和能源供應的優勢。
其中化肥分公司年產20萬噸合成氨裝置至2012年2月已長期運行達377天,創國內同裝置運行新紀錄,美豐實業公司尿素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該公司2011年自產尿素毛利率達到31.3%,大幅超過前一年的18.2%,2011 年購買自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共計2.06 億元商品。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2.47 億元,同比增長55.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4 億元,同比增長182.44%。
對這一現象,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新金融記者,不能僅僅從這個表面現象武斷指責中石化存有偏袒傾向。
他表示,其根本還是涉及產品價格體制改革,由于價格的雙軌制以及天然氣漲價預期很強烈,中石油以及中石化或存有惜售心理。
同時,諸如川化股份、云天化等老牌化肥企業其實都享有一定配額的計劃內化肥氣的照顧,但是像四川美豐這樣后成立的化肥企業并沒有計劃內化肥氣的配額指標,其用氣全部都是市場化的工業用氣價格,中石化自然更愿意向四川美豐供氣,這導致四川美豐的毛利率比云天化、川化股份等老牌化肥企業低,成本更高。
但是化肥企業的特點是只要有足夠的資源量供應,保證連續開工,即便氣價是市場價格,其盈利狀況還是有保障的,因此無法保證足夠供氣,開機時斷時續的川化股份、云天化等老牌化肥企業自然無法保證企業的收益。
很明顯,現行價格雙軌制之下的利益取向成為兩者間差異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