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早稻病蟲發生規律與發生基數、種植品種結構、栽培管理條件及氣象預報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預計南昌縣今年早稻病蟲發生呈上升加重的趨勢,為偏重發生,具體預測如下。
1、二化螟
中等發生,相似于去年,輕于常年。第一代、二代發生面積分別占早稻種植面積的50%、20%。預測主要依據:2011年二化螟冬前基數平均為956.8條/畝,最高5040條/畝。
2、稻飛虱
中等發生,相似于去年與常年,發生面積占早稻種植面積的45%。預測主要依據:農民對白背飛虱傳播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認識增強,防治力度加大。
3、稻縱卷葉螟
第二代偏重發生,發生面積占早稻種植面積的80%,重于去年、相似于常年。預測主要依據:近年第二代稻縱卷葉螟幼蟲發生高峰期正處早稻穗期,對產量形成危害較大。
4、稻瘟病
葉稻瘟輕發生、穗頸稻瘟偏輕發生,發生面積占早稻種植面積的2%,重于去年與常年。預測主要依據:①近3年我縣早稻稻瘟病發生呈逐年加重的態勢,種植易感病及年限長的品種成為主要因素。我縣近年主要發病品種兩優287、兩優42、兩優25、株兩優606等兩系雜交組合及嘉育948、龍九、農大295、禾盛 10號等常規品種在今年仍有較大面積種植。②常年6月份持續陰雨的氣象條件十分有利于病害的發生、流行。③部分農戶存在僥幸心理,不按照病蟲情報要求進行施藥預防。④部分田塊偏施、遲施氮肥,導致稻株貪青,抗性降低,有利于病菌侵入。
5、紋枯病
重發生,發生面積占早稻種植面積的90%,相似于去年與常年。預測主要依據:去年9月下旬以后的持續低溫天氣對晚稻后期紋枯病發生雖然起到了一定地抑制作用,造成今年發生基數降低,但常年6月份高溫高濕的氣象條件對紋枯病病情擴展十分有利,易導致病害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