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已經進入春耕時節,但不時到來的“倒春寒”天氣仍對農戶不斷造成威脅。據了解,雖然市面上不少葉面肥與植物生長調節劑都標稱具有抗寒的功效,但市場的反應普遍比較冷淡。
市場反應普遍冷淡
“在柑桔區,十個果農里面很難找到一個會利用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來進行應對低溫的。”佛岡縣民安沙糖桔協會農資部店長王文鋒說,果農對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功能的理解僅局限于黃樹轉綠等部分功能,對于大部分葉面肥和調節劑包裝上寫的抗寒功能并不感冒。
在一些蔬菜產區也是一樣。對于前段時間低溫導致的蔬菜的減產,高州北運菜種植戶蘇敷健表示無奈,他表示,對于抗寒他僅僅依靠的是傳統的灌水和提前施肥等辦法,但效果并不如意。不過對于市場上標稱具有“抗寒”效果的產品,他依然表示不太信任。
博羅福田先科農資經營部農藝師莫國勇認為,不少農戶存在這樣的觀念,這類產品屬于作物的保健品,主要是通過營養補充提升作物自身抗逆性,作用并不明顯,因此僅僅依靠抗寒功能很難被農戶接受。
據悉,目前市面上的抗寒產品主要以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為主。云大科技公司華南區技術總監何榮華介紹,目前標榜具有抗寒功效的產品有30種之多,質量和效果參差不齊,導致大多數農戶對這兩類產品存在偏見。
而且,許多廠家聲稱自己研發出新的有效成分,其實都屬于同一類物質,浙江皇嘉生化有限公司廣州辦事處負責人曾慶祺說,這些產品的成分沒有所宣傳的那么復雜。但鋪天蓋地的信息確實擾亂了農戶的視聽,由于心里沒底,本能上就疏遠了這類產品。
曾慶祺還表示,不少廠家更是對產品所沒有的功能夸大宣傳,導致市場混亂,這也讓不少農戶對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抗寒功能失望。
理性看待抗寒產品
究竟這些抗寒產品的效果如何?有業內人士介紹,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曾經在增城的馬鈴薯和清遠的果樹上顯過功效,降低了農戶的損失,但在廣東其它地區市場認可程度不高。
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負責廣東區域黃鴻輝向南方農村報記者介紹,需理性看待這些產品的抗寒功能。一般來說,0℃以下或者持續低溫一個星期以上的情況下使用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其抗寒效果都要打折扣。
何榮華認為,這些產品要注意使用方法,才能發揮其抗寒的最大作用。他舉例,植物生長調節劑一般在寒潮來臨之前的一個禮拜使用一次,可配合普通葉面肥一齊使用;在持續的低溫天氣配合低濃度的赤霉素(一般不超過5ppm)一起施用可令作物保持一定的生長;葉面肥的濃度需要特別注意,在常年積溫較高的粵西地區應施用低濃度,粵北地區可用較高濃度,風大干旱時用低濃度,陰霧天氣要加大濃度。
廣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蔬菜栽培研究室主任、廣東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蔬菜創新團隊蔬菜栽培與營養崗位專家陳瓊賢認為,對抗低溫是栽培過程中一道難題,應該對作物進行綜合管理。在寒潮來臨之前一個星期,開溝灌水,增施磷、鉀肥,切莫施用氮肥,合理搭配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在寒潮來臨時可在田頭生火堆,效果更好。